首页--文学论文--文学理论论文

作为含义和意味存在的文学意义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绪论第10-16页
 一 选题意义第10-12页
 二 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三 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四 创新之处第15-16页
第一章 文学活动与文学意义第16-30页
 第一节 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第16-18页
  一 文学作为活动第16-17页
  二 文学交流活动的特点第17-18页
 第二节 对文学意义的界定第18-30页
  一 何谓文学意义第19-24页
  二 意义存在的两种方式 含义与意味第24-26页
  三 意义生成的两种模式 建构与解构第26-30页
第二章 语言与文学意义第30-39页
 第一节 文学语言的双重性质第30-34页
  一 语言的工具性和本体性第31-32页
  二 文学语言对本体性的侧重第32-34页
 第二节 不同的语言观造成的对文学意义认识的差异第34-39页
  一 传统文论对语言所指的侧重第35页
  二 现代文论中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分离第35-39页
第三章 文本含义与作品意味第39-53页
 第一节 文本含义作为属性的存在第39-44页
  一 语义第40-42页
  二 象意第42-43页
  三 蕴意第43-44页
 第二节 作品意味作为关系的存在第44-53页
  一 意义接受的两个层次 理解与解释 阐释与批评第45-47页
  二 理解和解释 文本含义的揭示第47-50页
  三 阐释与批评 作品意味的诠释第50-53页
第四章 传统与现代文学意义观的差异第53-68页
 第一节 传统的文学意义观与现代文学意义观的差异第54-63页
  一 文学意义 由静态到动态第54-58页
  二 文学意义 由统一到无序第58-61页
  三 文学意义 由意识到语言第61-63页
 第二节 两种文学意义观的本质——属性论与关系论第63-68页
  一 对文学意义属性论和关系论的理解第63-64页
  二 偏重于属性论的传统文论第64-65页
  三 偏重于关系论的现代文论第65-68页
结语第68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Web系统性能测试工具的研究
下一篇: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