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史学理论论文--史学史论文

美国外交史学中的“威斯康星学派”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导言第10-22页
 一、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10-16页
 二、本课题学术史回顾和研究资料综述第16-20页
 三、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0-22页
第一章 战后初期美国国内冷战体制影响下的史学界第22-42页
 一、战后美国国内冷战体制的建立及其对国内政治、意识形态及学术的影响第22-28页
 二、“反进步主义史学”的兴起第28-31页
 三、战后至60 年代美国外交史学各主流学派第31-42页
第二章 “威斯康星学派”的形成与流变第42-64页
 引言:关于学派产生、成长的社会学理论第42-43页
 一、威斯康星大学(麦迪逊):“威斯康星观念”与“进步主义”史学传统第43-45页
 二、弗雷德·哈维·哈林顿:“威斯康星学派”的教父第45-50页
 三、威廉·A·威廉斯:威斯康星学派的创立者第50-57页
 四、沃尔特·拉夫伯、劳合·加德纳与托马斯·麦克密克:“三人组合”第57-58页
 五、威斯康星学派形成的启示第58页
 六、威斯康星学派的兴衰流变第58-64页
第三章 威斯康星学派与“对话者”第64-88页
 一、小施莱辛格与威斯康星学派第65-72页
 二、马多克斯批“新左派”引发的风波第72-79页
 三、约翰·刘易斯·盖迪斯与威斯康星学派第79-87页
 小结第87-88页
第四章 威廉·阿普曼·威廉斯的外交史学第88-116页
 一、“世界观”:美国外交史研究的新路径第88-90页
 二、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:追求帝国的扩张主义政策第90-92页
 三、“门户开放帝国主义”的生成与发展第92-96页
 四、美国外交的悲剧第96-98页
 五、美国内外政策的改良方案第98-104页
 六、对威廉斯“门户开放”学说实证方面的批评第104-107页
 七、威廉斯外交史学的方法论特征第107-113页
 小结:威廉斯外交史学的遗产第113-116页
第五章 沃尔特·拉夫伯的外交史学第116-142页
  一、美国走向帝国主义扩张研究第116-122页
 二、关于冷战历史根源的研究第122-125页
 三、美拉关系研究第125-132页
 四、冲突:美日关系史研究第132-135页
 五、美国与全球化问题研究第135-140页
 小结第140-142页
第六章 劳合·C·加德纳的外交史学第142-172页
 一、“新政”外交研究第142-145页
 二、方法论转向:从经济转向观念意识第145-147页
 三、20 世纪的美国与世界秩序问题研究第147-153页
 四、越南战争研究第153-159页
 五、加德纳与冷战史学第159-169页
 小结:充满战斗力的“新左派”乐观主义者第169-172页
第七章 托马斯·J·麦考密克的外交史学第172-202页
 一、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研究第172-180页
 二、美国外交史学方法论创新方面的探索第180-185页
 三、对世界体系论的探索第185-189页
 四、美国半世纪:用世界体系论分析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及其霸权兴衰第189-197页
 小结第197-202页
第八章 结论与思考第202-220页
 一、威斯康星学派的学术特征第202-204页
 二、威斯康星学派的学术贡献及方法论缺陷第204-212页
 三、作为美国外交政策批评者的威斯康星学派第212-213页
 四、对当前美国外交史学总体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第213-220页
参考文献第220-232页
致谢第232-234页
在学期间学术成果第234页

论文共2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植物源氟对绵羊血清抗氧化酶及几种矿物质元素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制教学法的实施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