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值网价值创造的数量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2页 |
·本文的结构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价值网研究的发展 | 第14-20页 |
·价值链到价值网的过渡 | 第14-15页 |
·价值链理论面临的挑战 | 第14-15页 |
·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| 第15页 |
·价值网特征及其内部作用 | 第15-16页 |
·价值网与其它价值创造系统的比较 | 第16-18页 |
·价值网与价值链的区别 | 第16-17页 |
·价值网与虚拟组织的区别 | 第17-18页 |
·价值网管理 | 第18-19页 |
·价值网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价值网构造与形成 | 第20-35页 |
·价值网构造基础 | 第20-23页 |
·价值网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·价值网管理结构基础 | 第21-22页 |
·价值网技术基础 | 第22-23页 |
·价值网结构模型 | 第23-27页 |
·价值网的结构框架 | 第23-25页 |
·价值网的数学描述 | 第25-27页 |
·价值网的构造程序 | 第27-31页 |
·制定价值网目标 | 第28页 |
·价值网组织者提供价值创造平台 | 第28页 |
·选择节点企业 | 第28-29页 |
·提取节点企业核心能力 | 第29页 |
·接近客户 | 第29页 |
·建立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| 第29-30页 |
·定义和约规则 | 第30页 |
·确保价值网成功的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价值网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价值网价值创造优势的模型分析 | 第35-56页 |
·价值网价值创造的优势 | 第35-36页 |
·客户资源网 | 第35页 |
·供应合作网 | 第35-36页 |
·企业内部网的开放设计 | 第36页 |
·价值网的不确定性过滤机制 | 第36-38页 |
·系统整合的价值创造机制 | 第38-39页 |
·价值网模型分析 | 第39-46页 |
·定义及假设 | 第39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39-41页 |
·模型分析 | 第41-46页 |
·价值网的价值创造 | 第46-50页 |
·价值网价值创造优势的实证分析 | 第50-54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50-51页 |
·假设 | 第51-52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5章 我国企业价值网研究现状 | 第56-62页 |
·我国企业价值网现状的总体分析 | 第56-60页 |
·总体分析:传统的三元分离结构 | 第56-57页 |
·我国企业实施价值网模式的瓶颈 | 第57-59页 |
·我国企业暂没有能力加入跨国公司的价值网络 | 第59-60页 |
·少数企业走近价值网模式 | 第60-62页 |
第6章 我国企业的价值网研究 | 第62-73页 |
·我国价值网的指标体系 | 第62-66页 |
·特征要素系统 | 第62页 |
·指标系统 | 第62页 |
·操作系统 | 第62-66页 |
·价值网指数的定量评价 | 第66-69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66页 |
·递阶层次结构的构建与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评价结果 | 第67-69页 |
·我国价值网指数结果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我国企业基于价值网的价值链调整总体思路 | 第70-72页 |
·价值链的选择性嫁接 | 第70-71页 |
·价值网络的内外并举 | 第71-72页 |
·构建全球价值链网络 | 第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