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破产欺诈的基本内涵和现实背景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破产欺诈的基本含义 | 第14-15页 |
一、“欺诈”与“破产”释义 | 第14页 |
二、“破产欺诈”释义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破产欺诈行为的特征分析 | 第15-18页 |
一、破产欺诈的主体特征 | 第15-16页 |
二、破产欺诈的行为特征 | 第16-17页 |
三、破产欺诈的主观特征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破产欺诈的现实背景和产生原因 | 第18-22页 |
一、破产欺诈的严重现状和危害 | 第18-19页 |
二、破产欺诈产生的根源和现实原因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我国现行法反破产欺诈相关规定评析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我国破产法反破产欺诈的相关规定及其缺陷 | 第22-24页 |
一、我国现行破产法对反破产欺诈方面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| 第22-23页 |
二、我国现行破产法对反破产欺诈规定的缺陷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破产欺诈行为定罪量刑的缺憾 | 第24-26页 |
一、刑法中的相关罪名 | 第24页 |
二、 “妨害清算罪”解析 | 第24-25页 |
三、“虚假破产罪”解析 | 第25-26页 |
四、对破产欺诈犯罪应单独定罪 | 第26页 |
第三节 我国其他相关配套法规反破产欺诈的不足 | 第26-29页 |
一、我国《民法通则》的相关规定和缺陷 | 第26-27页 |
二、我国《公司法》的相关规定和缺陷 | 第27页 |
三、应建立系统化的法律机制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破产欺诈行为的类型和构成要件 | 第29-39页 |
第一节 破产欺诈行为的典型类型及实例分析 | 第29-35页 |
一、隐匿、私分财产 | 第29-30页 |
二、欺诈性交易 | 第30-31页 |
三、无偿交易 | 第31-32页 |
四、偏颇性交易 | 第32-33页 |
五、特殊支付行为 | 第33-34页 |
六、蓄意破产 | 第34页 |
七、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破产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| 第35-39页 |
一、破产欺诈的违法行为 | 第36页 |
二、破产欺诈行为损害事实 | 第36-37页 |
三、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 | 第37页 |
四、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破产欺诈法律规制的探讨和建议 | 第39-74页 |
第一节 破产欺诈法律规制路径选择 | 第39-40页 |
一、建立统一的反商业欺诈法不可行 | 第39-40页 |
二、应从完善《破产法》、《刑法》相关规定入手 | 第40页 |
第二节 破产欺诈事前预防的探讨和建议 | 第40-50页 |
一、债务人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规制 | 第40-42页 |
二、债权人行使监督权的法律保障 | 第42-43页 |
三、公司董事义务的强化 | 第43-46页 |
四、破产保全制度的健全 | 第46-48页 |
五、强化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机制 | 第48-50页 |
第三节 破产欺诈事后救济的探讨和建议 | 第50-58页 |
一、破产撤销权制度的强化 | 第50-53页 |
二、破产免责制度的严格控制 | 第53-55页 |
三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运用 | 第55-58页 |
第四节 严格破产欺诈法律责任的探讨和建议 | 第58-69页 |
一、破产欺诈的民事责任 | 第59-61页 |
二、破产欺诈的行政责任 | 第61-63页 |
三、破产欺诈的刑事责任 | 第63-69页 |
第五节 修订《破产法》的具体建议 | 第69-72页 |
第六节 《刑法》中增设“破产欺诈罪”的建议 | 第72-74页 |
结语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8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