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--土地问题论文

我国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1章 引言第12-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框架与主要创新点第16-18页
第2章 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第18-47页
   ·其他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制度解构第18-29页
     ·土地征用的法定性取向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土地征用的公益性取向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土地征用的补偿性取向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土地征用的程序性取向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土地征用的架构性启迪第28-29页
   ·国内土地征用出让的研究与述评第29-37页
     ·征地目的的甄别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征地模式的重构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征地补偿的判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征地制度的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农地产权的回归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研究成果的质疑第35-37页
   ·土地征用出让研究的指导性理论与述评第37-47页
     ·土地属性功能理论及其述评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土地产权理论及其述评第38-41页
     ·交易费用理论及其述评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地租地价理论及其述评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述评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博弈理论及其述评第46-47页
第3章 我国土地征用出让的现状与问题综述第47-70页
   ·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出让制度解析第47-50页
   ·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出让的路径设计第50-58页
     ·基本程序第50-54页
     ·补偿取向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规则要件第55-58页
   ·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出让制度的风险与弊端诊断第58-66页
     ·地方政府—按捺不住的征地冲动第58-60页
     ·被征地农民—权益边缘化第60页
     ·土地补偿费—频发道德风险第60-62页
     ·利益关系失衡,危害社会和谐第62页
     ·征地权力寻租,扭曲市场秩序第62-64页
     ·耕地占用失控,危及粮食安全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粗放,发展不可持续第65页
     ·寅吃卯粮,蓄积经济风险第65-66页
   ·当前我国解决土地征用出让问题的主要对策第66-70页
     ·国务院土地调控2006新政解读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土地调控2006-2007政策全景回放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政策功效评判第68-70页
第4章 我国土地征用出让中利益冲突的制度根源探查第70-88页
   ·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的征地卖地的现实动力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土地财政的诱惑第70-71页
     ·短期政绩的冲动第71-72页
     ·财权事权的失衡第72页
   ·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的征地卖地的制度可能第72-83页
     ·土地产权的非对等性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参与主体的模糊性第73-74页
     ·法定规则的缺陷性第74-77页
     ·出让收益的差异性第77-78页
     ·补偿标准的失范性第78-80页
     ·程序设置的失当性第80-83页
   ·集体建设用地流转—土地征用出让制度改良的探索第83-88页
     ·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“广东办法”第83-85页
     ·对“广东办法”的比较分析第85-88页
第5章 从不合作到合作: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博弈分析与改进第88-100页
   ·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利益的产生及其相关者第88-91页
     ·增值利益的产生第88-90页
     ·增值链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第90-91页
   ·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第91-94页
     ·现行土地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第91-92页
     ·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土地征用博弈分析第92-94页
   ·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分析第94-96页
     ·现行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第94页
     ·现行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分析第94-96页
   ·土地征用出让过程的博弈改进第96-100页
第6章 从冲突到和谐:实现和谐土地利益机制的改革构想第100-117页
   ·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框架目标设计与基本要素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·基本目标设计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基本制度要素的确定第101-102页
   ·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框架的基本假定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假定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产的特殊性假定第103页
     ·各行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假定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政府的适度干预假设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正交易费用假定第105页
     ·村级集体组织与乡镇政府的利益一体化假定第105页
     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相互独立假定第105-106页
   ·构建和谐土地利益机制的基本制度要素内涵及要求分析第106-111页
     ·土地产权的市场主体性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政府角色职能的适宜性第108页
     ·建设用地供应的多元性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农民权益表达的保障性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失地农民收益的合理性第110页
     ·政府收益的平衡调控性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运作过程监督的有效性第111页
   ·和谐土地利益机制的形态分析模型及其模拟分析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的基本理论:形态分析法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形态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·改革趋向的模拟分析第114-117页
第7章 实现和谐土地利益机制的路线图设计第117-131页
   ·改革路线图设计第117-118页
   ·机制改良:土地征用出让和谐利益机制框架建构的基础第118-126页
     ·土地要素市场机制改良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·土地收储投放机制改良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良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农民权益参与表达机制改良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运作过程监督控制机制改良第124-126页
   ·体制改革:土地征用出让和谐利益机制框架建构的核心第126-131页
     ·政府角色职能改革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·土地税费制度改革第129-131页
第8章 结论第131-134页
参考文献第134-141页
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第141-142页
致谢第142页

论文共1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阶差分幅度相移键控调制解调系统及仿真
下一篇:税收犯罪若干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