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钢结构论文

钢框架结构整体抗火性能的数值分析

 中文摘要第1-3页
 ABSTRACT第3-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7-15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7-9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7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7-9页
   ·研究现状分析第9-13页
     ·被动防火设计方法第9页
     ·主动抗火设计方法第9-13页
   ·现存问题及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现存问题第13页
     ·论文主要内容第13-15页
第二章 传热学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第15-22页
   ·传热学基本原理第15-18页
   ·热传导分析的计算方法-有限元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·稳态热传导的有限单元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·瞬态热传导分析的有限单元法第20-22页
第三章 高温下结构材料特性第22-31页
   ·高温下结构钢的物理特性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热膨胀系数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导热系数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比热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·钢的密度第25页
   ·高温下结构钢的力学特性第25-28页
     ·钢的泊松比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应力-应变关系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初始弹性模量第27页
     ·屈服强度第27-28页
   ·高温下混凝土热物理特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第28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的比热容第28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第28-29页
   ·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第29页
   ·室内火灾升温曲线第29-31页
第四章 平面钢框架整体极限状态分析第31-44页
   ·计算模型及基本假定第31-33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基本假定第33页
   ·温度场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加载与求解第34-37页
   ·结构场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·抗火极限状态的判别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加载与求解第38-42页
   ·结论第42-44页
第五章 三维钢框架整体抗火数值分析第44-71页
   ·计算模型及基本假定第44-47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第44-47页
     ·基本假定第47页
   ·荷载效应组合方式第47-48页
   ·温度荷载第48-51页
     ·梁柱温度荷载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板的温度荷载第49-51页
   ·破坏准则第51页
   ·火灾下钢框架整体抗火数值分析第51-58页
     ·火灾发生在不同层房间整体抗火性能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·采取不同保护措施时整体抗火性能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·悬链线效应第58-65页
     ·悬链线效应定义第58页
     ·悬链线效应分析第58-65页
   ·火灾中楼板的薄膜效应第65-69页
     ·薄膜效应现象第65页
     ·楼板产生薄膜效应的前提条件第65-67页
     ·薄膜效应的机理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楼板薄膜效应的理论模型第68-69页
   ·结论第69-71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71-74页
   ·结论第71-72页
   ·展望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9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9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在“恶”中重生--中国现代文学恶母形象分析
下一篇: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