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系统论文--数据处理、数据处理系统论文

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设计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第1章 绪论第7-10页
   ·引言第7-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9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9-10页
第2章 腐蚀机理及危害第10-18页
   ·腐蚀机理及极化电压第10-15页
     ·杂散电流的腐蚀机理第10-14页
     ·极化电压的产生第14-15页
   ·杂散电流的其它危害第15-18页
     ·杂散电流造成人身触电第15页
     ·杂散电流烧毁排流设备第15-18页
第3章 杂散电流模型及分析第18-28页
   ·建立模型与求解第18-23页
     ·建立模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求解模型第22-23页
   ·分析与结论第23-28页
     ·影响杂散电流的因素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杂散电流分布的一般形式第25页
     ·总结第25-28页
第4章 杂散电流的防护与监测第28-34页
   ·杂散电流的防护第28-30页
     ·被动型保护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·主动型保护法第29-30页
   ·杂散电流的监测第30-34页
     ·监测系统的拓朴图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监测点及参比电极的设置第31-34页
第5章 监测系统下位机设计第34-45页
   ·单片机的选择第34-37页
   ·运算放大器的选择第37-39页
   ·串口通信及通信协议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·串口通信第39-41页
     ·通信协议第41-42页
   ·原理图及印刷电路板第42页
   ·下位机的编程第42-45页
     ·编程工具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程序第44-45页
第6章 监测系统上层软件设计第45-57页
   ·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第45-47页
     ·软件结构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模块组成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模块程序第47页
   ·界面简介第47-57页
     ·登录界面第47-48页
     ·采集模块菜单项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数据采集菜单项第50-54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菜单项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数据库操作菜单项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界面程序第56-57页
结论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4-65页
附录1第65-66页
附录2第66-67页
附录3第67-72页
附录4第72-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项目融资能力的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研究
下一篇:盘式无铁心永磁电机气隙磁场与永磁体涡流损耗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