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PON系统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·GPON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背景 | 第9页 |
·GPON 技术的基本概念 | 第9-11页 |
·GPON 的技术优势 | 第11页 |
·本文的贡献和创新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GPON 系统架构分析 | 第13-21页 |
·ITU G.984 标准 | 第13页 |
·GPON 传输汇聚层 | 第13-18页 |
·GTC 的关键功能 | 第16页 |
·GTC 子层的功能 | 第16-18页 |
·GTC 帧结构 | 第18-20页 |
·下行GTC 帧结构 | 第18-19页 |
·上行GTC 帧结构 | 第19-20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上行动态带宽分配的相关原理 | 第21-34页 |
·动态带宽分配(DBA)的概念 | 第21页 |
·动态带宽分配的功能特性 | 第21-22页 |
·动态带宽分配的基本原理 | 第22-23页 |
·动态带宽分配的数学模型 | 第23-28页 |
·动态带宽分配的重要因素 | 第23-24页 |
·动态带宽的组成 | 第24-28页 |
·ALLOC-ID 和T-CONT 的关系 | 第28页 |
·DBA 的性能要求 | 第28-29页 |
·静态带宽分配 | 第29页 |
·确定带宽恢复时间 | 第29页 |
·DBA 汇聚时间 | 第29页 |
·带宽预测的相关原理 | 第29-33页 |
·时间序列分析简介 | 第29-30页 |
·自回归(AR)模型 | 第30页 |
·改进的带宽预测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带宽预测的结果与误差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设计 | 第34-51页 |
·现有DBA 的分析 | 第34页 |
·DBA 的设计 | 第34-50页 |
·相关的数据结构 | 第35-37页 |
·DBA 算法框架的伪代码 | 第37-38页 |
·带宽收集阶段 | 第38-42页 |
·带宽预测阶段 | 第42-45页 |
·带宽配给阶段 | 第45-50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动态带宽算法仿真 | 第51-71页 |
·OPNET 仿真工具 | 第51-52页 |
·动态带宽分配算法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8页 |
·网络域建模 | 第52-53页 |
·节点域建模 | 第53-55页 |
·进程域建模 | 第55-57页 |
·帧模型 | 第57-58页 |
·算法仿真 | 第58-62页 |
·数据源仿真 | 第59页 |
·过程仿真 | 第59-62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2-71页 |
·性能评估的标准 | 第62-63页 |
·仿真结果 | 第63-68页 |
·算法改进前后对比 | 第68-70页 |
·总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本文的特色 | 第71-72页 |
·本文的可改进之处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