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

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绿化建设研究

独创性声明第1页
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第2-3页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13页
1 引言第13-36页
   ·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城市的定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城市的发展第14-15页
   ·城市化的发展第15-22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发展研究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·世界城市化发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·中国城市化发展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发展趋势第21-22页
   ·城市林业的产生与发展第22-29页
     ·国外城市林业的产生与发展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国内城市林业的引入与发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内涵第26-29页
   ·城市林业研究第29-33页
     ·城市林业的社会基础性研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林业的产生和历史渊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公众对城市森林经营的反映与评价第30页
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功能效益研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第31页
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建植模式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植物的选择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生境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结构类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调查与评估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规划设计第32页
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经营与管护研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森林的法规和管理体制第33页
   ·城市森林的发展趋势第33-36页
     ·突破城市建成区范围,向城市郊区扩展,辐射城市周边地区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追求城市森林布局与结构的自然化,实现城市与森林的完美融合第34页
     ·注重林水结合,发挥水体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第34页
     ·强调以人为本,满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环境需求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塑造城市文脉,升华民族城市森林文化第35-36页
2 研究地区概况和技术路线第36-43页
   ·北京市自然经济社会背景第36-40页
     ·自然条件概况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气候气象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植被资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水系第38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概况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经济发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人口与教育发展第39页
     ·风景旅游概况第39-4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40-43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4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北京市城市化发展研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北京城市森林绿化建设研究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北京市绿化建设树种生态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及分析软件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主要统计分析软件第41-43页
3 北京城市化发展研究第43-94页
   ·引言第43-44页
   ·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第44-48页
     ·主要指标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·土地利用指标第44页
       ·人口比例指标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复合指标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·四项指标模型第46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成长力系数第46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度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第47-48页
   ·北京市城市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8-52页
     ·人口城市化指标第49页
     ·经济城市化指标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社会城市化指标第50-52页
   ·北京市城市化发展分析第52-91页
     ·人口城市化发展分析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·总量规模变化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·比重结构变化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·变动系数变化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·空间指标变化第58-60页
     ·经济城市化发展分析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·经济总量变化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·比重结构变化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·经济效益变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社会城市化发展分析第67-79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共用事业变化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·居民生活基本情况变化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化与人力资源第76-79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发展比较分析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·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·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比较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发展综合分析第83-91页
       ·熵值法第83-87页
       ·主成分分析法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·熵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·小结第91-94页
4 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第94-135页
   ·引言第94-97页
   ·北京城市环境变化研究第97-131页
     ·城市大气环境第98-107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大气环境变化第99-105页
       ·其它大气污染状况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城市气候环境第107-113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气温变化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·日照时数变化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·风速变化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·降水量变化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城市水环境第113-119页
       ·水资源变化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·用水构成变化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·水环境质量变化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·城市噪声环境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交通噪声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城市土壤环境第121-131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采样样点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采样方法第123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123页
       ·北京城市土壤的理化性质第123-131页
   ·小结第131-135页
5 北京城市绿化建设研究第135-176页
   ·引言第135-137页
   ·北京城市绿化发展状况第137-170页
     ·北京郊区森林发展变化第137-145页
       ·森林资源调查历史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解放前阶段第1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建国后阶段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·土地利用变化第138页
       ·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分析第138-1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·林业用地资源变化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·森林资源变化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·林分资源变化第142-1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·林分质量分析第144-1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·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第145页
     ·北京建成区绿化变化第145-170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绿化调查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  ·城市绿化调查分析第147-1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城市绿化面积调查第147-1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城市绿化实有树木总量调查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城市绿化树种种类调查第152-1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不同功能区绿化树种分析第158-170页
   ·小结第170-176页
     ·郊区城市森林绿化变化第170-171页
     ·建成区绿化变化第171-176页
6 北京城市绿化树种生态功能研究第176-199页
   ·大气污染与树种抗性分析第176-185页
     ·大气污染对城市绿化植物的影响第176页
     ·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第176-180页
       ·净化大气,提高空气质量第176-178页
       ·调节气候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·净化水体,涵养水源第179页
       ·降低噪声第179页
       ·净化土壤第179-180页
       ·减少放射性污染第180页
     ·城市绿化树种对不同污染物的抗性能力分析第180-185页
       ·抗SO_2的树种选择第181-182页
       ·抗Cl_2的树种选择第182-183页
       ·抗NO_x的树种选择第183-184页
       ·抗氟化物的树种选择第184-185页
       ·抗烟灰、粉尘的树种选择第185页
       ·抗O_3、NH_3、烯烃的树种选择第185页
   ·北京市实有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85-196页
     ·建成区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86-194页
       ·建成区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86-187页
       ·建成区不同功能绿地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87-194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公共绿地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87-1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道路绿地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88-1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居住绿地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90-1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单位附属绿地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91-1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92-1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·生产绿地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93-194页
     ·北京郊区森林树种生态功能分析第194-195页
     ·北京城市森林绿地绿化树种生态功能比较分析第195-196页
   ·小结第196-199页
     ·抗污染树种选择第196页
     ·北京实有树种的生态功能第196-199页
7 结论与展望第199-204页
   ·结论第199-202页
   ·展望第202-204页
附录第204-211页
参考文献第211-222页
个人简介第222-223页
导师简介第223-226页
致谢第226-227页
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第227页

论文共2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--《傲慢与偏见》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
下一篇:后媒介时代的公共领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