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前言 | 第8-21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8-1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·常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手段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| 第10-11页 |
·运动学分析 | 第11-13页 |
·动力学分析 | 第13-15页 |
·肌电图分析 | 第15-19页 |
·运动图像的自动跟踪研究 | 第19页 |
·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9-21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1-29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·测试仪器与参数设置 | 第21-22页 |
·高速摄像测试系统 | 第21页 |
·足底压力测试系统 | 第21-22页 |
·无线肌电遥测系统 | 第22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运动学三维测试 | 第22-23页 |
·运动学、动力学、肌电图多机同步测试 | 第23页 |
·测试注意事项 | 第23-26页 |
·多机同步测试技术注意事项 | 第23-24页 |
·肌电测试注意事项 | 第24-26页 |
·举重抓举技术测试内容及测试指标 | 第26页 |
·运动学指标 | 第26页 |
·动力学指标 | 第26页 |
·肌电学指标 | 第26页 |
·抓举动作技术阶段的划分 | 第26-29页 |
·预备提铃阶段 | 第26页 |
·伸膝提铃阶段 | 第26-27页 |
·引膝提铃阶段 | 第27页 |
·发力阶段 | 第27-28页 |
·惯性上升阶段 | 第28页 |
·下蹲支撑阶段 | 第28-29页 |
3 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| 第29-48页 |
·不同动作技术阶段身体各关节和杠铃参数的运动学特征 | 第29-36页 |
·伸膝提铃阶段 | 第29-30页 |
·引膝提铃阶段 | 第30-32页 |
·发力阶段 | 第32-33页 |
·惯性上升阶段 | 第33-35页 |
·下蹲支撑阶段 | 第35-36页 |
·抓举过程中杠铃中心点垂直速度与身体各关节角度关系 | 第36-40页 |
·膝关节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| 第36页 |
·髋关节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| 第36-37页 |
·躯干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| 第37页 |
·杠铃中心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| 第37-39页 |
·不同特征画面时刻髋关节转动中心、身体重心与杠铃中心水平距离变化曲线 | 第39-40页 |
·抓举技术各动作阶段技术参数(时间、杠铃上升高度、作功)百分比研究 | 第40-45页 |
·唐功红成功抓举127.5 公斤和抓举130 公斤失败研究结果 | 第40-41页 |
·丁美媛成功抓举130 公斤和135 公斤研究结果 | 第41页 |
·刘春红成功抓举120 公斤和抓举125 公斤失败研究结果 | 第41-42页 |
·陈艳青成功抓举105 公斤和110 公斤研究结果 | 第42-43页 |
·李卓抓举92.5 公斤成功与失败研究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抓举技术各动作阶段平均功率研究 | 第45-48页 |
·唐功红抓举127.5 公斤成功和抓举130 公斤失败比较研究 | 第45页 |
·丁美媛抓举130 公斤成功和135 公斤成功比较研究 | 第45-46页 |
·刘春红抓举120 公斤成功和抓举125 公斤失败比较研究 | 第46页 |
·陈艳青抓举105 公斤成功和110 公斤成功比较研究 | 第46-47页 |
·李卓抓举92.5 公斤成功和失败动作技术比较研究 | 第47-48页 |
4 抓举技术的动力学研究 | 第48-58页 |
·各动作阶段的动力学数据测试结果 | 第49-54页 |
·伸膝提铃阶段 | 第49-50页 |
·引膝提铃阶段 | 第50-51页 |
·发力阶段 | 第51-52页 |
·惯性上升阶段 | 第52-53页 |
·下蹲支撑阶段 | 第53-54页 |
·各动作阶段足底压力分布图 | 第54-55页 |
·抓举技术各动作阶段足底压力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伸膝提铃阶段 | 第56页 |
·引膝提铃阶段 | 第56页 |
·发力阶段 | 第56页 |
·惯性上升阶段 | 第56页 |
·下蹲支撑阶段 | 第56-57页 |
·抓举动作各阶段比较 | 第57-58页 |
5 抓举技术的肌电学研究 | 第58-71页 |
·各肌肉在不同动作阶段的肌电最大振幅值研究 | 第59-67页 |
·腓肠肌外侧头 | 第59-60页 |
·股外肌 | 第60-61页 |
·股内肌 | 第61-62页 |
·股二头肌 | 第62-63页 |
·臀大肌 | 第63-64页 |
·骶棘肌 | 第64-65页 |
·斜方肌上部 | 第65-66页 |
·三角肌前部 | 第66-67页 |
·不同动作阶段各肌肉到达肌电振幅峰值的时间研究 | 第67-69页 |
·影响肌电信号的主要因素 | 第69-71页 |
6 抓举技术摄像、足底压力和无线肌电同步测试研究 | 第71-78页 |
7 举重运动中的杠铃杆端点的自动识别 | 第78-82页 |
8 结论 | 第82-8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