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及铬铁矿研究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-15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| 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5-20页 |
| ·雅鲁藏布江西段地质简况 | 第15-16页 |
| ·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及铬铁矿 | 第16-20页 |
| ·蛇绿岩 | 第16-18页 |
| ·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 | 第18-20页 |
| 第三章 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体特征及时代 | 第20-41页 |
| ·蛇绿岩体特征 | 第20-34页 |
| ·拉昂错岩体 | 第22-27页 |
| ·东坡岩体 | 第27-29页 |
| ·当穷岩体 | 第29-33页 |
| ·休古嘎布岩体群 | 第33-34页 |
| ·岩石结构构造 | 第34-37页 |
| ·地慢橄榄岩的结构构造 | 第34-36页 |
| ·镁铁—超镁铁质脉岩的结构构造 | 第36-37页 |
| ·蛇绿岩的时代 | 第37-41页 |
| ·国外特提斯蛇绿岩的时代 | 第37-38页 |
| ·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时代 | 第38-39页 |
| ·达巴—休古嘎布蛇绿岩带的时代 | 第39-41页 |
| 第四章 蛇绿岩的矿物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1-74页 |
| ·地慢橄榄岩的矿物化学 | 第41-51页 |
| ·橄榄石 | 第41-48页 |
| ·斜方辉石 | 第48-49页 |
| ·单斜辉石 | 第49-50页 |
| ·铬尖晶石 | 第50-51页 |
| ·岩石化学 | 第51-60页 |
| ·地慢橄榄岩 | 第51-59页 |
| ·镁铁岩脉(墙) | 第59-60页 |
| ·地球化学 | 第60-74页 |
| ·稀土元素 | 第60-64页 |
| ·微量元素 | 第64-67页 |
| ·铂族元素 | 第67-69页 |
| ·同位素 | 第69-74页 |
| 第五章 达巴-休古嘎布陆缘洋盆与蛇绿岩的形成演化 | 第74-87页 |
| ·蛇绿岩的起源 | 第74-76页 |
| ·蛇绿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分析 | 第76-84页 |
| ·地质方面 | 第76-80页 |
| ·地球化学方面 | 第80-83页 |
| ·讨论 | 第83-84页 |
| ·陆缘洋盆的演化与蛇绿岩的形成模式 | 第84-87页 |
| 第六章 雅鲁藏布江西段铬铁矿矿化特征 | 第87-102页 |
| ·铬铁矿床(点)特征 | 第87-91页 |
| ·拉昂错岩体铬铁矿 | 第87-89页 |
| ·东坡岩体铬铁矿 | 第89-90页 |
| ·当穷岩体铬铁矿 | 第90-91页 |
| ·休古嘎布铬铁矿 | 第91页 |
| ·铬铁矿石的矿物组成 | 第91-94页 |
| ·铬铁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| 第94-102页 |
| ·稀土元素 | 第94-98页 |
| ·铂族元素 | 第98-102页 |
| 第七章 雅鲁藏布江西段铬铁矿成因及找矿方向 | 第102-109页 |
| ·豆荚状铬铁矿成因探讨 | 第102-104页 |
| ·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矿与分布规律 | 第104-106页 |
| ·成矿前景分析 | 第106-108页 |
| ·雅鲁藏布江西段铬铁矿的找矿方向 | 第108-109页 |
| 第八章 结论 | 第109-11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3-119页 |
| 致谢 | 第119-120页 |
| 图版说明及图版 | 第120-13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