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压配电网规划中变电站选址定容与协调优化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6-15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6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8-13页 |
·方案比较法 | 第8页 |
·成本效益分析法 | 第8页 |
·启发式方法 | 第8-9页 |
·专家系统 | 第9页 |
·传统的数学规划方法 | 第9-10页 |
·现代数学方法 | 第10-13页 |
·主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配电网规划的基础知识 | 第15-29页 |
·研究电网规划的目的 | 第15页 |
·电网规划的原则 | 第15-16页 |
·电网规划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| 第16-18页 |
·高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| 第18-19页 |
·变电站和电力通道建设的总体原则 | 第19-21页 |
·高压变电站选址原则 | 第19-20页 |
·进出线通道规划原则 | 第20-21页 |
·高压配电网规划基本程序 | 第21页 |
·电网规划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| 第21-24页 |
·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电网规划的结构 | 第24-29页 |
·电网规划的复杂性 | 第24-25页 |
·系统工程的含义 | 第25页 |
·系统工程方法 | 第25-29页 |
第三章 高压配电网规划中的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| 第29-39页 |
·电网规划的经济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电力电量平衡模型 | 第31-35页 |
·电力平衡中容载比选择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·电力平衡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分区电力平衡与全区电力平衡的适应准则 | 第33-34页 |
·电量平衡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算例 | 第35-39页 |
·基本情况介绍 | 第35-36页 |
·电力平衡 | 第36-38页 |
·分区电力平衡与全区电力平衡的适应性分析 | 第38页 |
·电量平衡分析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变电站选址定容两阶段优化规划探讨 | 第39-61页 |
·变电站选址定容两阶段规划的必要性 | 第39-40页 |
·变电站选址定容最优化阶段 | 第40-51页 |
·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| 第40-41页 |
·粒子群算法的数学描述 | 第41-44页 |
·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| 第44-45页 |
·算法实现步骤 | 第45-46页 |
·变电站优化数学模型 | 第46-48页 |
·粒子群算法用于求解变电站规划的思路 | 第48-49页 |
·算例计算与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方案的优化调整阶段 | 第51-61页 |
·变电站选址定容调整的主要步骤 | 第51-52页 |
·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基础知识 | 第52-53页 |
·变电站优化决策评价指标体系 | 第53-54页 |
·变电站优化决策评价模型 | 第54-59页 |
·算例及结果分析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多电压等级变电站协调规划探讨 | 第61-70页 |
·多电压等级变电站协调规划的意义 | 第61-62页 |
·从各电压等级容量角度进行的协调优化 | 第62-66页 |
·区域总体的容量协调优化 | 第62-63页 |
·低电压等级变电站分配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算例 | 第65-66页 |
·经济学角度的协调优化 | 第66-70页 |
·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66-67页 |
·多电压等级变电站协调优化模型 | 第67-68页 |
·算例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