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s | 第5-7页 |
绪论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陈恭尹的家学渊源与独特经历 | 第9-18页 |
第一节 家学渊源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失志抗清 | 第10-13页 |
第三节 隐居羊城 | 第13-14页 |
第四节 陈恭尹交游考 | 第14-18页 |
第二章 陈恭尹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感时伤乱的家国之悲 | 第18-22页 |
第二节 悲天悯人的忧民之痛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寄托遥深的风物之咏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陈恭尹诗歌意象之内蕴 | 第26-36页 |
第一节 生命意识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宇宙意识 | 第27-30页 |
第三节 历史意识 | 第30-32页 |
第四节 爱国情节 | 第32-36页 |
第四章 陈恭尹的诗学主张及诗歌的艺术风格 | 第36-54页 |
第一节 陈恭尹的诗学主张 | 第36-39页 |
第二节 陈恭尹诗歌的艺术风格 | 第39-54页 |
第五章 陈恭尹诗歌在清代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| 第54-62页 |
第一节 岭南文化的崛起及其对陈恭尹的影响 | 第54-57页 |
第二节 岭南三大家中的陈恭尹与岭南诗歌的发展 | 第57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3页 |
注释 | 第63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后记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