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囊卵巢综合征内皮细胞损伤及活血化瘀法对其影响
引言 | 第1-30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| 第30-49页 |
第一节 中西医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概况 | 第30-45页 |
一、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| 第30-40页 |
(一) 原因及机制 | 第30-31页 |
(二) 病理生理研究 | 第31-34页 |
1. LH/FSH比值升高 | 第31页 |
2.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| 第31-32页 |
3. 高雄激素血症 | 第32页 |
4. 高瘦素血症 | 第32-33页 |
5. 卵巢异常 | 第33页 |
6. 子宫内膜的变化 | 第33-34页 |
(三) 近期及远期合并症 | 第34-36页 |
1. 妊娠合并症 | 第34-35页 |
2. 心血管疾病 | 第35页 |
3. 糖尿病 | 第35页 |
4. 子宫内膜癌 | 第35-36页 |
(四) PCOS动物模型 | 第36-37页 |
1. 芳香酶抑制剂造模法 | 第36页 |
2. 孕激素联合Hc G造模法 | 第36页 |
3. HCG联合胰岛素造模法 | 第36-37页 |
4. 雄激素造模法 | 第37页 |
5. 雌激素造模法 | 第37页 |
(五) 治疗 | 第37-40页 |
1. 促排卵治疗 | 第38页 |
2. 手术疗法 | 第38页 |
3. 纠正胰岛素抵抗 | 第38-40页 |
二、中医药对PCOS的研究概况 | 第40-44页 |
(一) 病因病机 | 第40-41页 |
(二) 治法方药 | 第41-44页 |
1. 中药辨证治疗 | 第41-42页 |
2.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| 第42页 |
3. 针刺治疗 | 第42页 |
4. 中西医结合疗法 | 第42-44页 |
三、小结与展望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PCOS与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瘀证 | 第45-49页 |
一、PCOS与内皮细胞损伤 | 第45-47页 |
二、血瘀与内皮细胞损伤 | 第47-48页 |
三、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49-61页 |
一、临床资料 | 第49-50页 |
(一) PCOS诊断标准 | 第49页 |
(二)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| 第49页 |
(三) 病例选择标准 | 第49-50页 |
1. 纳入病例标准 | 第49页 |
2. 排除病例标准 | 第49-50页 |
3. 一般资料 | 第5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50-52页 |
(一) 治疗方法 | 第50-51页 |
(二) 观察指标 | 第51-52页 |
1. 血清FSH、LH、E_2、T水平测定 | 第51页 |
2. 胰岛素(INS)、血浆内皮素(ET)测定 | 第51-52页 |
3. 超声检查 | 第52页 |
4. 统计学分析 | 第52页 |
三、结果 | 第52-54页 |
(一) 临床疗效观察 | 第52页 |
(二) 血内分泌水平变化 | 第52-54页 |
1. 血清LH、T、E_2、LH/FSH变化 | 第52-53页 |
2. 血清INS及血浆 ET的变化 | 第53-54页 |
3. ET与INS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4页 |
四、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| 第54-56页 |
(一) 中药对月经失调、妊娠情况的改善作用 | 第54-55页 |
(二) 中药对血清内分泌水平的改善作用 | 第55页 |
(三) 中药对血浆 ET的改善作用 | 第55-56页 |
五、讨论 | 第56-61页 |
(一) 血瘀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| 第56-57页 |
1. 肾虚与血瘀 | 第56页 |
2. 脾虚与血瘀 | 第56-57页 |
3. 肝郁与血瘀 | 第57页 |
(二) 血瘀与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| 第57-58页 |
(三) 胰岛素抵抗与内皮细胞损伤以及中药干预 | 第58-61页 |
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61-70页 |
一、实验材料 | 第61页 |
(一) 实验动物 | 第61页 |
(二) 实验药物及试剂 | 第61页 |
二、实验方法 | 第61-62页 |
(一) 动物分组 | 第61页 |
(二) 实验步骤 | 第61-62页 |
三、统计学分析 | 第62页 |
四、结果 | 第62-65页 |
(一) 各组实验前后体重变化 | 第62-63页 |
(二)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 | 第63页 |
(三) 卵巢形态学变化结果 | 第63页 |
(四) 大鼠VEC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| 第63-64页 |
(五) 血生化指标比较 | 第64-65页 |
1. 血清FSH、LH、T、INS变化 | 第64页 |
2. 血浆PAI-1、ET变化 | 第64-65页 |
五、结论 | 第65页 |
六、讨论 | 第65-69页 |
(一) PCOS动物模型 | 第65-66页 |
(二) PAI-1与PCOS | 第66页 |
(三) 药物作用机理 | 第66-69页 |
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69-70页 |
第四部分 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1页 |
附录1 论文图谱 | 第81-84页 |
附录2 临床观察表 | 第84-86页 |
博士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