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及证候规范化研究
| 引言 | 第1-10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| 第10-18页 |
| 1 病因病机 | 第10-11页 |
| ·肝郁气滞说 | 第10页 |
| ·肝脾不和说 | 第10页 |
| ·冲任失调说 | 第10-11页 |
| ·阴毒内结说 | 第11页 |
| 2 中医临床治疗 | 第11-13页 |
| ·专方专药 | 第11-12页 |
| ·分期治疗 | 第12页 |
| ·辨证论治 | 第12页 |
| ·其他疗法 | 第12-13页 |
| 3 中医证候研究 | 第13-16页 |
| ·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·证候概念规范化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证候命名及证候诊断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| ·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证候本质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 | 第16页 |
| 4 展望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18-42页 |
| 1 资料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8-20页 |
| ·资料分析 | 第20页 |
| 2 结果 | 第20-36页 |
| ·人口、社会学特征分析 | 第20-31页 |
| ·一般人口社会学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| 第20-23页 |
| ·月经、婚育史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| 第23-26页 |
| ·既往疾病史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| 第26-28页 |
| ·乳腺病家族史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| 第28页 |
| ·病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| ·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| 第29-31页 |
| ·证候规范化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·四诊信息的聚类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聚类结果与临床分型比较 | 第32-33页 |
| ·证候诊断阈值及证型程度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3 讨论 | 第36-41页 |
| ·证候影响因素 | 第36-39页 |
| ·证候规范化研究 | 第39-40页 |
| ·问题与展望 | 第40-41页 |
| 4 结语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| 附录 | 第45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