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一、无效行政行为概述 | 第8-23页 |
(一) 无效行政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| 第9-11页 |
(二) 各国无效行政行为之比较 | 第11-15页 |
(三) 无效行政行为判断标准 | 第15-17页 |
(四) 无效行政行为产生的原因 | 第17-18页 |
(五) 假象行政行为、可撤销行政行为与无效行政行为 | 第18-23页 |
二、无效行政行为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8页 |
(一) 关于公民抵抗权理论 | 第23-24页 |
(二) 关于正当防卫理论 | 第24-25页 |
(三) 关于行政法治理论 | 第25页 |
(四) 平衡理论——无效行政行为制度产生的基础 | 第25-28页 |
三、无效行政行为的效力 | 第28-36页 |
(一) 关于无效行政行为的先定力 | 第28-29页 |
(二) 关于无效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| 第29-32页 |
(三) 关于无效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| 第32-36页 |
四、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现状 | 第36-38页 |
(一) 现行行政法律法规中的“无效”属广义无效 | 第36页 |
(二) 有些“无效”行政行为等同于假象行政行为(行政行为不存在) | 第36-37页 |
(三) 确认无效判决与撤销判决不加区分 | 第37-38页 |
五、关于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建构 | 第38-46页 |
(一) 建立统一而明确的无效行政行为概念、认定标准及后果 | 第38-39页 |
(二) 建立独立的确认无效诉讼制度 | 第39-43页 |
(三) 完善无效行政行为不予执行制度 | 第43-44页 |
(四) 加强各单行行政法律、法规的协调 | 第44-46页 |
参考书目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章 | 第47-48页 |
后记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