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语表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1-24页 |
1 同工酶的定义 | 第11页 |
2 同工酶技术在鱼类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| 第11-19页 |
·同工酶用于分类鉴定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鲤形目鱼类分类 | 第12页 |
·鲇形目分类 | 第12-13页 |
·其它鱼类分类情况 | 第13页 |
·早期发育学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生理学和组织特异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LDH同工酶组织特异性 | 第14-15页 |
·其它同工酶组织特异性 | 第15页 |
·种群生化遗传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生化遗传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地理种群研究 | 第16页 |
·系统发育学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进化分析 | 第16-17页 |
·亲缘关系研究 | 第17页 |
·多倍体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8页 |
·展望 | 第18-19页 |
3 黑斑原鮡研究概况 | 第19-22页 |
·黑斑原鮡地理分布 | 第19-20页 |
·黑斑原鮡生物学特性 | 第20-21页 |
·黑斑原鮡经济价值 | 第21页 |
·黑斑原鮡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4 实验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黑斑原鮡不同地理群体生化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 | 第24-37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4-32页 |
·样本采集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仪器、试剂 | 第25-26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6-32页 |
·样品制备 | 第26页 |
·凝胶电泳 | 第26-27页 |
·染色与固定 | 第27-31页 |
·拍照与记录 | 第31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酶座位与等位基因编号 | 第31页 |
·群体内基因多样性 | 第31-32页 |
·群体间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 | 第32页 |
2 结果 | 第32-34页 |
·黑斑原鮡不同性别的同工酶检验 | 第32页 |
·黑斑原鮡不同地理群体生化遗传检验 | 第32-34页 |
·群体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 | 第32-33页 |
·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指数和遗传距离 | 第33-34页 |
·黑斑原鮡种群遗传变异的分析 | 第34页 |
3 讨论 | 第34-36页 |
·黑斑原鮡同工酶表达无性别差异 | 第34页 |
·雅鲁藏布江黑斑原鮡种群无明显分化的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黑斑原鮡种群未明显分化的应用 | 第35-36页 |
·以同工酶技术研究鱼类种群变异的问题 | 第36页 |
4.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黑斑原鮡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和遗传变异分析 | 第37-5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7页 |
·样本来源 | 第3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7页 |
2 结果 | 第37-44页 |
·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 | 第37-40页 |
·醇脱氢酶ADH | 第37-38页 |
·醛氧化酶AO | 第38页 |
·酯酶EST | 第38页 |
·葡糖脱氢酶GcDH | 第38页 |
·谷氨酸脱氢酶GDH | 第38-39页 |
·乳酸脱氢酶LDH | 第39页 |
·苹果酸脱氢酶MDH | 第39页 |
·苹果酸酶MEP | 第39-40页 |
·过氧化物酶POD | 第40页 |
·山梨醇脱氢酶SDH | 第40页 |
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| 第40页 |
·多态座位的Hardy-Weinberg平衡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哑等位基因的表达 | 第43-44页 |
·黑斑原鮡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| 第44页 |
3 讨论 | 第44-49页 |
·黑斑原鮡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腹腔内肝和腹腔外肝同工酶表型比较 | 第44页 |
·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杂合子缺失现象及哑等位基因表达的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Ldh-C基因的表达与黑斑原鮡进化的初步分析 | 第48页 |
·黑斑原鮡的资源保护 | 第48-49页 |
4 小结 | 第49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