砷斑标准比色卡的研制及应用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-11页 |
| 第二章 砷的毒性 | 第11-15页 |
| 第三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15-18页 |
| 第四章 砷的理化性质 | 第18-19页 |
| 第五章 砷的影响 | 第19-22页 |
| 第六章 砷污染的治理 | 第22-25页 |
| 第七章 国家对砷的限量 | 第25-27页 |
| 第八章 砷盐检查法介绍 | 第27-30页 |
| 第九章 砷斑法检测原理 | 第30-31页 |
| 第十章 砷斑法检测法影响因素 | 第31-33页 |
| 第十一章 砷斑标准比色卡国内研究 | 第33-37页 |
| 第十二章 砷斑标准比色卡研制的技术关键 | 第37-41页 |
| 1、标准砷斑的制备 | 第37-39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37页 |
| ·计算机软件 | 第37页 |
| ·化学试剂 | 第37-39页 |
| ·试剂准备 | 第39页 |
| ·标准砷斑的制备 | 第39页 |
| 2、标准比色卡颜色的确定 | 第39-41页 |
| 第十三章 砷斑标准比色卡的制作 | 第41-44页 |
| 第十四章 砷斑标准比色卡的特点 | 第44-45页 |
| 第十五章 稳定性实验 | 第45-48页 |
| 第十六章 对比试验 | 第48-50页 |
| 第十七章 使用说明 | 第50-51页 |
| 第十八章 技术要点及指标 | 第51-52页 |
| 第十九章 应用优点 | 第52-54页 |
| 第二十章 试用报告 | 第54-55页 |
| 结论 | 第55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2-6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4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