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定翼飞机在破片式战斗部作用下易损性评估及仿真研究
1 绪论 | 第1-14页 |
·飞机易损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页 |
·飞机易损性的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·试验法 | 第8-9页 |
·计算机仿真法 | 第9页 |
·飞机易损性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| 第9-12页 |
·飞机易损性研究的历史回顾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飞机易损性研究发展趋势 | 第11-12页 |
·开发飞机易损性仿真软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所做的工作 | 第13-14页 |
2 固定翼飞机的结构分析及描述 | 第14-33页 |
·固定翼飞机的结构分析 | 第14-22页 |
·飞机的一般特征 | 第14页 |
·固定翼飞机 | 第14-22页 |
·常规布局 | 第14-15页 |
·结构系统 | 第15页 |
·推进系统 | 第15-17页 |
·飞行控制系统 | 第17-20页 |
·燃油系统 | 第20-21页 |
·其余系统 | 第21-22页 |
·飞机的描述 | 第22-31页 |
·飞机舱段的分类 | 第22页 |
·飞机的描述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飞机要害舱段建模 | 第24-31页 |
·飞机要害舱段空间位置和大小 | 第24-31页 |
·飞机各要害舱段的等效硬铝厚度确定 | 第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3 坐标系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33-42页 |
·地面坐标系 | 第33-35页 |
·目标坐标系 | 第35页 |
·弹体坐标系 | 第35-36页 |
·相对坐标系 | 第36页 |
·目标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36-37页 |
·弹体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37-38页 |
·相对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38-39页 |
·目标坐标系与相对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39-40页 |
·相对坐标系与弹体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40-41页 |
·目标坐标系与弹体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破片作用下的飞机关键部件毁伤模型 | 第42-54页 |
·战斗部爆炸形成的动态破片场 | 第42-43页 |
·破片束的运动方程 | 第43-45页 |
·破片束与目标基本体的交汇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破片束与圆台的交汇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破片束与四边形的交汇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破片束与长方体的交汇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命中部件的破片数 | 第49页 |
·破片对飞机关键部件的作用 | 第49-53页 |
·破片的入射参量 | 第49-50页 |
·破片对等效靶的侵彻 | 第50-51页 |
·飞机关键部件的毁伤 | 第51-53页 |
·命中外部部件(蒙皮)的有效破片数 | 第51页 |
·单枚破片对部件的杀伤概率 | 第51-52页 |
·飞机各关键部件的易损性系数 | 第52页 |
·飞机部件的毁伤计算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5 飞机易损性评估 | 第54-72页 |
·飞机的毁伤级别 | 第54页 |
·飞机关键部件分析 | 第54-61页 |
·关键部件分析方法 | 第55页 |
·毁伤树分析法 | 第55-56页 |
·某固定翼飞机的基本事件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某固定翼飞机的KK级毁伤树 | 第59-61页 |
·飞机毁伤概率计算 | 第61-62页 |
·某固定翼飞机的易损性评估 | 第62-71页 |
·仿真计算初始参数 | 第62-63页 |
·仿真方案及结果分析 | 第63-71页 |
·仿真计算总结 | 第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6 飞机易损性仿真软件 | 第72-80页 |
·ATVASS软件总体结构 | 第72-73页 |
·飞机及弹药的可视化 | 第73-78页 |
·设置OpenGL图形绘制环境 | 第73-74页 |
·飞机及弹药的数据结构 | 第74-76页 |
·飞机及弹药的显示 | 第76-78页 |
·毁伤场的模拟 | 第78页 |
·毁伤树的实现 | 第78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7 结论与建议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