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10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缘起——产业梯度转移 | 第13页 |
·研究对象——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业园区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——使工业园区适应产业集群发展 | 第14页 |
·研究内容—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概论 | 第17-39页 |
·产业集群 | 第17-24页 |
·理论特点 | 第17-21页 |
·发展研究 | 第21-24页 |
·工业园区 | 第24-38页 |
·理论特点 | 第24-26页 |
·发展研究 | 第26-36页 |
·与产业集群互动 | 第36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一般方法 | 第39-66页 |
·综述 | 第39页 |
·现状调研 | 第39-40页 |
·社会经济规划 | 第40-44页 |
·产业规划 | 第40-42页 |
·园区地价级差规划 | 第42-44页 |
·物质形态规划 | 第44-64页 |
·区位选择 | 第44-48页 |
·规模控制 | 第48-49页 |
·土地利用规划 | 第49-50页 |
·功能分区 | 第50-54页 |
·交流空间节点 | 第54-58页 |
·道路交通规划 | 第58-61页 |
·绿地景观规划 | 第61-63页 |
·环境保护规划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四章 传统产业集群工业园区 | 第66-81页 |
·案例研究——景德镇市陶瓷产业集群 | 第66-77页 |
·城市产业布局解读 | 第66-71页 |
·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生产基地——陶瓷工业园 | 第72-77页 |
·传统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特点 | 第77-79页 |
·"第三意大利"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| 第78页 |
·园区员工的地缘性 | 第78-79页 |
·规划重点——园区与城市联系 | 第79-80页 |
·交通联系 | 第79页 |
·社会联系 | 第79页 |
·工业创意产业的介入 | 第79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五章 一般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工业园区 | 第81-92页 |
·案例研究——被遗忘的向塘省级开发区 | 第81-89页 |
·南昌市产业布局 | 第81-82页 |
·向塘开发区发展始末 | 第82-88页 |
·失败原因分析 | 第88-89页 |
·一般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特点 | 第89-90页 |
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发展特点分析 | 第89页 |
·以政府管理引导园区发展 | 第89-90页 |
·以技术扶持产业发展 | 第90页 |
·规划重点——增强技术交流 | 第90页 |
·产业准入控制 | 第90页 |
·技术支持系统 | 第9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六章 高科技产业集群工业园区 | 第92-101页 |
·案例研究——武汉科技新城为例 | 第92-98页 |
·建设背景 | 第92-94页 |
·开发区建设概况 | 第94-97页 |
·开发区发展分析 | 第97-98页 |
·高科技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特点 | 第98-99页 |
·美国"硅谷"发展特点分析 | 第98-99页 |
·竞争创新 | 第99页 |
·交流创新 | 第99页 |
·规划重点——人才培养机构规划 | 第99-100页 |
·区外科技机构支持 | 第99-100页 |
·区内人脉(社会)网络构建 | 第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101-105页 |
·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——产业技术创新与工业创意产业 | 第101-102页 |
·适应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重点 | 第102-105页 |
·传统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 | 第103页 |
·一般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 | 第103-104页 |
·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 | 第104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09页 |
附录A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9-110页 |
附录B: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| 第110-118页 |
附录C:本文研究工业园区案例汇总表 | 第118-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