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晏子春秋》的史学价值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导论 | 第8-14页 |
| (一) 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| (二) 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 | 第8-9页 |
| (三) 学术史综述 | 第9-14页 |
| 一、《晏子春秋》性质的研究 | 第14-22页 |
| (一) 史传文学与历史著作、文学作品的异同 | 第14-17页 |
| 1、史传文学与历史著作 | 第14-16页 |
| 2、史传文学与文学作品 | 第16-17页 |
| (二) 《晏子春秋》本质上是一部史学著作 | 第17-20页 |
| 1、从名称和形式上来看《晏子春秋》是一部史学著作 | 第17-18页 |
| 2、《晏子春秋》具有一般史书的共同特征 | 第18-20页 |
| (三) 《晏子春秋》又具有传记文学作品的特征 | 第20-22页 |
| 1、《晏子春秋》具有强烈的传人意识 | 第20页 |
| 2、此书具有较高的传人艺术 | 第20-21页 |
| 3、《晏子春秋》孕育着传记文学 | 第21-22页 |
| 二、《晏子春秋》的史体价值研究 | 第22-26页 |
| 三、《晏子春秋》的史料价值研究 | 第26-75页 |
| (一) 从计量关系看《晏子春秋》的史料价值 | 第26-34页 |
| (二) 《晏子春秋》重要史料分类辑编 | 第34-75页 |
| 1、政治史料 | 第35-45页 |
| 2、经济史料 | 第45-51页 |
| 3、军事史料 | 第51-53页 |
| 4、文化史料 | 第53-58页 |
| 5、思想史料 | 第58-67页 |
| 6、社会史料 | 第67-73页 |
| 7、风土人情史料 | 第73-75页 |
| 注释 | 第75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-8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编的书目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