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GIS的森林资源动态时空分析--以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8-20页 |
| ·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| 第8-15页 |
| ·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| 第8-11页 |
| ·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| 第11-14页 |
| ·GIS 为时空分析提供的技术支持 | 第14-15页 |
| ·森林资源动态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| ·森林资源动态概述 | 第15-17页 |
| ·森林资源动态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| 第20-26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2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20-21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1页 |
| ·地质构造 | 第21页 |
| ·气候特征 | 第21页 |
| ·动植物资源 | 第21-22页 |
| ·社会经济状况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2-26页 |
| ·资料收集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| ·技术路线图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| 第26-36页 |
| ·林区土地利用变化 | 第26-28页 |
| ·针叶林地变化 | 第26页 |
| ·阔叶林地变化 | 第26页 |
| ·针阔混交林地变化 | 第26-27页 |
| ·灌木林地变化 | 第27页 |
| ·农田变化 | 第27页 |
| ·荒山荒地变化 | 第27页 |
| ·各林地面积变化 | 第27-28页 |
| ·树种结构变化 | 第28-30页 |
| ·油松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28-29页 |
| ·栎类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29页 |
| ·杨类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29页 |
| ·桦木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29页 |
| ·硬阔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29页 |
| ·各优势树种结构变化 | 第29-30页 |
| ·龄组结构变化 | 第30-34页 |
| ·幼龄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30页 |
| ·中龄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30-31页 |
| ·近熟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31页 |
| ·成熟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31页 |
| ·过熟林面积、蓄积变化 | 第31页 |
| ·不同龄组结构变化 | 第31-34页 |
| ·其他变化 | 第34-36页 |
| ·不同林种林地变化 | 第34-35页 |
| ·不同起源林地变化 | 第35页 |
| ·不同林种、不同起源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变化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林地资源动态时空分析 | 第36-46页 |
| ·时间序列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·空间序列分析 | 第39-42页 |
| ·森林分布的变化和道路分布关系 | 第39-40页 |
| ·森林分布的变化和海拔分布关系 | 第40-42页 |
| ·基于马尔可夫的林地利用动态过程预测 | 第42-46页 |
| ·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的原理 | 第42-43页 |
| ·转移概率的确定 | 第43-44页 |
| ·不同步长的林地利用转化概率计算 | 第44-45页 |
| ·计算预测年份各林地类型面积 | 第45-46页 |
| 第五章 林木资源动态时空分析 | 第46-60页 |
| ·森林植被分布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47-53页 |
| ·高程与森林植被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47-49页 |
| ·坡度与森林植被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49-51页 |
| ·坡向与森林植被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51-53页 |
| ·不同龄组分布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53-60页 |
| ·不同龄组在高程上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53-55页 |
| ·不同龄组在坡度上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55-57页 |
| ·不同龄组在坡向上面积、蓄积时空分布关系 | 第57-60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0-62页 |
| ·主要结论如下: | 第60-61页 |
| ·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