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服装工业、制鞋工业论文--服装工业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

三维人体缩放模型

中文摘要第1-12页
英文摘要第12-14页
第一章 序论第14-19页
 第一节 服装CAD发展概述第14-15页
 第二节 网上试衣系统第15页
 第三节 人体缩放模型第15-17页
 第四节 本课题的目标第17-19页
第二章 3D服装 CAD的关键技术第19-39页
 第一节 人体测量技术第19-25页
  (1) 三维人体测量方法概述第19-20页
  (2) 具体的三维人体测量方法第20-25页
 第二节 几何造型技术第25-36页
  (1) 线框模型第26页
  (2) 实体模型第26-28页
  (3) 曲面建模第28-34页
  (4) 三种几何造型技术的比较第34页
  (5) 基于物理的建模技术第34页
  (6) 其他第34-36页
 第三节 曲面展开第36-39页
第三章 三维人体点云测量数据预处理第39-57页
 第一节 预处理流程第39-41页
  (1) 概述第39-40页
  (2) 预处理流程第40-41页
 第二节 数据格式转换第41-43页
  (1) VRML文件格式第41-43页
  (2) 格式转换第43页
 第三节 分层和排序第43-45页
  (1) 分层第43-44页
  (2) 排序第44-45页
 第四节 截面曲线的拟合第45-47页
 第五节 对称化第47-49页
  (1) 中心点第47-48页
  (2) 对称线第48-49页
 第六节 获得特征点第49-51页
  (1) 截面特征点的获取第49-50页
  (2) 纵向特征点的获得第50-51页
 第七节 程序编制中的若干问题第51-56页
  (1) 数据结构问题第51-53页
  (2) 拟合第53-55页
  (3) 形心点第55-56页
 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四章 曲面模型的构建与反求控制顶点第57-69页
 第一节 B样条曲面造型理论第57-58页
 第二节 反求控制顶点原理第58-65页
 第三节 反求控制顶点的计算机实现第65-67页
 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五章 人体缩放模型第69-89页
 第一节 传统人体模型尺寸推档第69-75页
 第二节 基于截面特征的人体模型缩放模型第75-80页
  (1) 人体缩放模型理论第75-79页
  (2) 人体缩放模型的实现方法第79-80页
 第三节 人体模型的局部调整第80-86页
  (1) 特殊体型定义第80-81页
  (2) 局部修改实现方法第81-86页
 第四节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6-88页
  (1) 人体缩放理论第86-87页
  (2) 人体模型局部调整第87-88页
 本章小结第88-89页
第六章 人体模型的程序实现第89-108页
 第一节 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OpenGL第89-91页
 第二节 绘制曲面模型第91-92页
 第三节 真实感图形设计第92-97页
  (1) 设置光照模型第92-95页
  (2) 材质第95-97页
  (3) 混合、反走样与雾化第97页
 第四节 纹理映射第97-101页
 第五节 人体模型的检验第101-103页
 第六节 程序界面实现第103-107页
  (1) 参数输入对话框的实现第103-104页
  (2) 全屏显示的实现第104-107页
 本章小结第107-108页
第七章 人体模型展开第108-120页
 第一节 可展曲面概念第108-109页
 第二节 人体模型与服装模型之间的区别第109-110页
 第三节 人体曲面展开第110-115页
  (1) 曲面展开原理第110-111页
  (2) 特征参数在人体模型上的确定第111-115页
 第四节 人体曲面展开实现过程中的问题第115-119页
  (1) 人体模型数据的获得第115-116页
  (2) 两个点之间距离的计算第116-117页
  (3) 原型纸样中的弧线的确定第117-119页
 本章小结第119-120页
第八章 总结与展望第120-124页
 第一节 总结第120-121页
 第二节 关于不足第121-122页
  (1) 优化第121页
  (2) 误差第121页
  (3) 完善人体剖面的数据库第121-122页
 第三节 本模型的应用和后续工作的方向第122-124页
  (1) 人体数据处理第122页
  (2) 根据板样设计人体模型第122页
  (3) 真人模型和全人体模型第122-123页
  (4) 服装模型第123页
  (5) 研究动态的人体模型第123-124页
参考文献第124-129页
附程序代码第129-183页
发表论文第183-184页
致谢第184页

论文共1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商品住宅楼地下车库归属与利用--兼论小区其它停车场所的归属与利用
下一篇:从点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—论环境系统设计中的标识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