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5页 |
| 符号说明 | 第15-1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8-34页 |
| ·概述 | 第18-20页 |
| ·电弧炉的炼钢原理和工作特点 | 第20-22页 |
| ·电弧炉物理-数学模型的研究概况 | 第22-25页 |
| ·直流电弧炉电弧射流区域的数值模拟 | 第23-24页 |
| ·直流电弧炉熔池部分的数值模拟 | 第24-25页 |
| ·电弧炉黑盒模型的研究概况 | 第25-31页 |
| 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31-34页 |
| 第二章 直流电弧炉内电弧射流的数值模拟 | 第34-65页 |
| ·引言 | 第34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34-41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34-36页 |
| ·控制方程组 | 第36-38页 |
| ·边值条件 | 第38-39页 |
| ·阳极处的热量分布和剪切力 | 第39-40页 |
| ·求解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·模型验证 | 第41-45页 |
| ·结果和讨论 | 第45-63页 |
| ·网格敏感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电弧物理特性分析 | 第46-53页 |
| ·过程参数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53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| 第三章 直流电弧炉内熔池部分的数值模拟 | 第65-83页 |
| ·引言 | 第65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65-68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66页 |
| ·控制方程组 | 第66-67页 |
| ·边值条件 | 第67-68页 |
| ·模型验证 | 第68-71页 |
| ·结果和讨论 | 第71-82页 |
| ·网格敏感性分析 | 第71-73页 |
| ·熔池部分物理特性分析 | 第73-78页 |
| ·阳极尺寸对熔池搅拌特性的影响 | 第78-8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| 第四章 直流电弧炉内电弧射流和熔池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时的数值模拟 | 第83-96页 |
| ·引言 | 第83-84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84-86页 |
| ·边值条件 | 第86-87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87-89页 |
| ·典型的计算结果 | 第89-9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| 第五章 直流电弧炉电气特性的建模研究 | 第96-115页 |
| ·引言 | 第96-97页 |
| ·电弧电压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 | 第97-105页 |
| ·相空间重构理论概述 | 第97-98页 |
| ·相空间重构参数的确定方法 | 第98-102页 |
| ·电弧电压时间序列混沌特性的识别 | 第102-105页 |
| ·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电弧电压时间序列的建模和预测 | 第105-109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109-11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| 第六章 交流电弧炉电气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| 第115-136页 |
| ·引言 | 第115页 |
| ·交流电弧炉的系统构成 | 第115-116页 |
| ·交流电弧炉模型的推导 | 第116-127页 |
| ·交流电弧的物理特性 | 第116-119页 |
| ·建立交流电弧炉时变电弧电阻模型的若干假设 | 第119-121页 |
| ·交流电弧炉时变电弧电阻模型的推导 | 第121-124页 |
| ·交流电弧炉时变电弧模型参数的估算方法 | 第124-127页 |
| ·交流电弧炉电气系统的仿真研究 | 第127-128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128-135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128-133页 |
| ·谐波分析结果 | 第133-1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| 第七章 全文总结、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| 第136-140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136-138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138-139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139-1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0-148页 |
| 附录 | 第148-150页 |
| 致谢 | 第150-152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52-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