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现代文学(1919~1949年)论文

历史与美学视野中的语丝派

内容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引言第6-8页
上篇: 语丝派的文化定位:虔诚的“五四”之子第8-26页
 一、坚持“启蒙”为重的文化立场与姿态第8-14页
  (一) "文明批评"和"社会批评"中的启蒙内涵第9-12页
  (二) 对历史的承担:启蒙立场的坚守与超越第12-14页
 二、摒弃“庙堂”意识的平民知识分子立场第14-21页
  (一) 亲和民众:《语丝》“基调”的平民色彩第15-18页
  (二) 甘居“庙堂”之外的平民知识分子心态第18-21页
 三、“不主附和”的“自由主义”文人群体第21-26页
  (一) 对政治参与的态度: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与态度第21-23页
  (二) 承续“五四”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侧翼第23-26页
下篇: 语丝派的审美创造:“语丝文体”第26-46页
 一、“语丝文体”的艺术审美特质第26-32页
  (一) 自由主义:创作主体自由精神的投射第26-28页
  (二) 个性主义:个体独特情绪体验第28-30页
  (三) 趣味主义:讽刺、幽默营造“趣味抒写”的审美效应第30-32页
 二、“语丝文体”的内外生成机制第32-37页
  (一) “内源”:对晚明小品的承续与超越第33-35页
  (二) “外援”:英国随笔Essay的移植与借鉴第35-37页
 三、“语丝文体”的多样格局及其开创性意义第37-46页
  (一) “派中有派”:语丝文体其多样性与丰瞻性的前提第37-39页
  (二) 杂感与小品:两种文体同中有异的创作特色第39-41页
  (三) “鲁迅风”与“启明风”:两大散文风格的双峰并立第41-43页
  (四) 语丝文体对现代散文格局完整建构的贡献第43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注释第47-50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50-52页
致谢第5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-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语言乌托邦与人的自由--罗兰·巴尔特美学思想述评
下一篇:基于FBS的车灯模具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