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15页 |
·水煤浆发展概况 | 第8-9页 |
·影响水煤浆性质的主要因素 | 第9-10页 |
·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·水煤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| 第12-13页 |
·煤泥制浆存在的问题及开发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丙烯酸共聚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| 第14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自由基共聚合理论 | 第15-20页 |
·概述 | 第15页 |
·共聚反应机理 | 第15-16页 |
·聚合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聚合反应中的引发剂 | 第17-18页 |
·共聚物的分类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实验部分 | 第20-2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0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0-21页 |
·聚合装置图 | 第21页 |
·聚合步骤 | 第21页 |
·共聚物的纯化 | 第21-22页 |
·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| 第22-25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2页 |
·表面张力的测定 | 第22页 |
·共聚物的热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共聚物固含量测定 | 第23页 |
·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丙烯酸—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(AA-MA)的研究 | 第25-41页 |
·P(AA-MA)的聚合工艺 | 第25页 |
·P(AA-MA)的合成 | 第25页 |
·共聚物的纯化 | 第25-26页 |
·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| 第26-32页 |
·红外光谱(IR)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表面张力的测定 | 第28-30页 |
·共聚物的热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聚合条件正交实验优化 | 第32-34页 |
·P(AA-MA)固含量的测定 | 第34页 |
·P(AA-MA)特性粘数的研究 | 第34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P(AA-MA)在煤泥水煤浆中制浆性能研究 | 第41-55页 |
·水煤浆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| 第41-42页 |
·煤样的工业分析和粒度分析 | 第4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4页 |
·共聚物最佳用量的选择 | 第42-49页 |
·最佳共聚物的确定 | 第49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丙烯酸—丙烯酸甲酯—丙烯酰胺共聚物P(AA-MA-AM)的研究 | 第55-68页 |
·聚合工艺 | 第55页 |
·P(AA-MA-AM)的合成 | 第55-56页 |
·共聚物的纯化 | 第56页 |
·三元共聚物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| 第56-62页 |
·P(AA-MA-AM)的红外光谱 | 第56-58页 |
·表面张力的测定 | 第58-60页 |
·共聚物热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正交实验优化 | 第62-63页 |
·P(AA-MA-AM)的固含量的测定 | 第63-64页 |
·特性粘数的测定 | 第64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P(AA-MA-AM)在煤泥水煤浆中制浆性能研究 | 第68-78页 |
·最佳添加量的确定 | 第68-72页 |
·最佳共聚物的确定 | 第72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八章 共聚物在水煤浆中的吸附初步研究 | 第78-84页 |
·X光电子能谱(XPS)研究添加剂在煤粉表面的吸附 | 第78-82页 |
·共聚物在水煤浆中的分散体系TEM分析 | 第82页 |
·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共聚物和煤粉的吸附 | 第82-84页 |
结论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