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韩少功乡土写作研究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绪论 | 第6-13页 |
第一节 研究对象 | 第6-8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自然生态意识的形成 | 第13-21页 |
第一节 自然生态意识的潜隐期 | 第13-17页 |
1“茅草地”——汨罗天井乡的知青记忆 | 第13-16页 |
2 “寻根文学”中的自然生态书写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自然生态意识的显现期 | 第17-21页 |
1“马桥世界”——自然生态家园的建构 | 第18-19页 |
2 回归汨罗——自然生态世界的体验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自然生态孕育的自然人性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自然生态意识潜隐期对自然人性的坚守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自然生态意识显现期对自然人性的追寻 | 第23-27页 |
第三章 自然生态意识形成的动因 | 第27-36页 |
第一节 童年经验的最初影响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知青下乡和回归汨罗的乡土体验 | 第29-32页 |
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| 第32-36页 |
1 文化传统的自觉延续 | 第32-33页 |
2 当代思潮的积极认同 | 第33-36页 |
第四章 对自然生态家园的忧患 | 第36-45页 |
第一节 自然生态的破坏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自然人性的异化 | 第37-40页 |
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探索 | 第40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