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第一节 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中文译名讨论 | 第10-12页 |
第三节 学科基础知识与工作汇报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无被果孢属植物系统学背景 | 第15-25页 |
第一节 无被果孢整体植物系统与形态学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无被果孢地层时代背景与相关古生态学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无被果孢属形态学 | 第17-22页 |
第四节 无被果孢属的系统学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无被果孢属研究历史、现状以及华夏植物区材料的研究意义 | 第25-35页 |
第一节 欧美植物区无被果孢属研究历史与成员 | 第25-31页 |
第二节 华夏植物区无被果孢属研究现状 | 第31-34页 |
第三节 无被果孢属研究有待解决问题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孢子囊极性判断研究 | 第35-40页 |
第一节 引言 | 第35页 |
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0页 |
第五章 过渡无被果孢的研究 | 第40-47页 |
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7页 |
第六章 平泉无被果孢的研究 | 第47-52页 |
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| 第47页 |
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2页 |
第七章 简论华夏植物区的一些未定种材料 | 第52-54页 |
第一节 未定种Ⅰ | 第52页 |
第二节 未定种Ⅱ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其它材料 | 第53-54页 |
第八章 综合讨论 | 第54-58页 |
第一节 华夏植物区鳞木类生殖结构相互关系 | 第54-55页 |
第二节 无被果孢属系统学问题讨论 | 第55-56页 |
第三节 无被果孢属性状演化趋势讨论 | 第56-57页 |
第四节 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关系讨论 | 第57-58页 |
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第一节 总结 | 第58页 |
第二节 研究展望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60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