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

过量表达细菌的FolC和FolP基因对提高拟南芥叶酸含量的研究

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第1-4页
独创性声明第4-5页
中文摘要第5-7页
英文摘要第7-12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2-33页
   ·植物代谢工程研究进展第12页
   ·叶酸研究进展第12-33页
     ·叶酸的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第12-15页
     ·叶酸与人体健康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植物生物合成的天然叶酸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叶酸的添加、强化以及人工叶酸的副作用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植物叶酸的生物合成第21-26页
     ·叶酸的测定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酶活性及代谢中间化合物的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植物叶酸代谢工程研究进展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叶酸研究进展小结第29-30页
     ·DHFS、FPGS和DHPS的研究进展小结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立题依据、研究目的、意义和技术路线第31-33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33-51页
   ·基因的分离、载体的构建和农杆菌转化第33-39页
     ·菌株、载体、引物设计及实验试剂第33-34页
     ·E. coli基因及酵母CoXIV线粒体定位序列的分离第34页
     ·E. coli染色体DNA的提取第34页
     ·PCR扩增第34-35页
     ·E. coli热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5-36页
     ·酶连体系/质粒转化E. coli第36页
     ·PCR产物克隆到载体pPCR-Script第36页
     ·克隆到pFLAP10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克隆到pBBC10第37-39页
     ·pHFolC和pHFolP转化农杆菌AGLo及其检测第39页
   ·拟南芥的生长条件及取样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用于Northern blot分析的样品第39页
     ·用于分析叶酸含量的样品第39-40页
   ·拟南芥的转化第40-41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筛选第41-43页
     ·种子表面消毒第41页
     ·卡那霉素筛选T_1独立转化植株及纯系的筛选第41页
     ·T_2代植株卡那霉素抗性比例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41-43页
   ·Northern blot分析第43-47页
     ·拟南芥总RNA的提取第43-44页
     ·RNA电泳第44-45页
     ·RNA转膜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分子杂交第46-47页
   ·Taqman RT-PCR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·叶酸含量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叶酸的提取第48页
     ·叶酸的酶解第48页
     ·指示菌的制备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叶酸标样的准备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叶酸含量的测定第50页
   ·植株的表型分析第50-51页
第三章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1-57页
   ·FolC和FolP基因及线粒体定位序列的克隆与鉴定第51-53页
   ·双元表达载体pHFolC、pHFolP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第53-56页
     ·载体的构建第53-55页
     ·pHFolC和pHFolP转化根癌农杆菌第55-56页
   ·小结第56-57页
第四章 转基因植株的筛选第57-66页
   ·转基因独立转化植株的筛选第57-58页
     ·FolC独立转化植株的获得第57页
     ·FolP独立转化植株的获得第57-58页
   ·卡那霉素抗性遗传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 ·转FolC基因植株分析第58页
     ·转FolP基因植株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·转基因纯系的筛选第60-65页
     ·获得4个独立的FolC转基因纯系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转FolP基因纯系的筛选第61-65页
   ·小结第65-66页
第五章 转基因植株FolP基因表达检测及其叶酸含量测定第66-68页
   ·FolP转基因植株的Northern blot分析第66页
   ·FolP转基因植株叶酸含量的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·小结第67-68页
第六章 拟南芥野生植株内源DHFS/FPGS基因表达分析及叶酸含量测定第68-75页
   ·内源DHFS/FPGS基因的表达分析第68-73页
     ·不同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第68-73页
     ·不同组织DHFS及FPGS表达量比较第73页
   ·拟南芥野生型植株叶酸含量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·小结第74-75页
第七章 FolC转基因植株分析第75-87页
   ·FolC转基因植株的Northern blot分析第75页
   ·Taqman RT-PCR定量分析第75-81页
     ·FolC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·FolC转基因植株内源DHFS/FPGS的表达分析第76-81页
   ·FolC转基因植株叶酸含量的测定第81-83页
     ·幼苗植株的叶酸含量分析第81页
     ·植株幼嫩叶片的叶酸含量第81-83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·小结第86-87页
第八章 结论与讨论第87-89页
研究创新点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103页
附录第103-114页
致谢第114-115页
作者简历第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森林法实施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--以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为例
下一篇:华北早二叠世鳞木类大孢子囊—孢子叶复合体—无被果孢属(Achlamydocarpon Schumacker-Lambry)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