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12页 |
第一部分 对商业银行特殊性的认识 | 第12-17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| 第12-15页 |
(一) 银行是典型的高负债经营行业 | 第12页 |
(二) 银行业的脆弱性 | 第12-14页 |
(三) 银行危机具有传染性 | 第14页 |
(四) 银行破产具有强烈的负外部效应(Externalities) | 第14-15页 |
二、银行破产特殊性在立法上的体现 | 第15-17页 |
(一) 银行破产的法律适用 | 第15页 |
(二) 银行破产的挽救程序 | 第15-16页 |
(三) 银行的破产清算程序 | 第16-17页 |
第二部分 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适用 | 第17-24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的立法体例 | 第17-20页 |
(一) 适用普通破产法 | 第17-18页 |
(二) 适用特别法 | 第18-19页 |
(三) 对两种立法例的简要评析 | 第19-20页 |
二、我国关于银行破产法律适用的立法现状及立法模式选择 | 第20-24页 |
(一) 我国关于银行破产法律适用的立法现状 | 第20-21页 |
(二) 我国关于银行破产的立法模式选择 | 第21-24页 |
第三部分 银行破产的挽救——接管与重整的制度选择 | 第24-35页 |
一、银行接管制度与重整制度的比较 | 第24-29页 |
(一) 银行接管制度 | 第24-26页 |
(二) 银行重整制度 | 第26-27页 |
(三) 银行接管与重整的异同比较 | 第27-29页 |
二、银行接管制度与重整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| 第29-32页 |
(一) 两种制度的冲突 | 第29-31页 |
(二) 两种制度的协调 | 第31-32页 |
三、我国对银行接管与重整的选择适用 | 第32-35页 |
(一) 我国对银行接管与重整的法律规定 | 第32页 |
(二) 我国对银行接管与重整应持的态度 | 第32-35页 |
第四部分 商业银行特殊性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的体现 | 第35-44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清算程序中的特殊问题 | 第35-40页 |
(一) 银行破产清算程序的启动 | 第35-38页 |
(二) 银行破产清算人 | 第38-39页 |
(三) 银行破产财产的分配 | 第39-40页 |
二、我国关于银行破产清算程序中特殊问题的规定及立法完善 | 第40-44页 |
(一) 关于银行的破产能力 | 第40页 |
(二) 关于银行的破产原因 | 第40-41页 |
(三) 关于银行破产申请人 | 第41-42页 |
(四) 关于银行破产清算人的选任 | 第42页 |
(五) 关于存款优先权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