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45页 |
1 植物杂种优势及其遗传机理的研究 | 第11-33页 |
·杂种优势的表现 | 第11-12页 |
·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| 第12-19页 |
·细胞质雄性不育 | 第12-13页 |
·细胞核雄性不育 | 第13页 |
·化学杀雄 | 第13-14页 |
·自交不亲和 | 第14-15页 |
·技术组装与杂种优势利用 | 第15页 |
·生态(环境)型雄性不育 | 第15-16页 |
·生物技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·其他利用途径 | 第18-19页 |
·杂种优势的预测 | 第19页 |
·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| 第19-33页 |
·显性假说 | 第20-22页 |
·超显性假说 | 第22页 |
·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的新方法、新观点 | 第22-33页 |
·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·数量性状位点的分子标记定位及其互作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·基因表达调控与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| 第24-33页 |
2 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| 第33-44页 |
·基因组研究的简单回顾 | 第33-35页 |
·遗传图谱 | 第33-34页 |
·物理图谱 | 第34页 |
·基因组测序 | 第34-35页 |
·功能基因组研究 | 第35页 |
·基因表达分析 | 第35-44页 |
·反向遗传学和正向遗传学 | 第35-36页 |
·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36-44页 |
·基于mRNA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基于大规模杂交的基因表达分析(mRNA水平) | 第38-40页 |
·基于蛋白质水平的基因表达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其他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| 第42-44页 |
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44-45页 |
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45-97页 |
1 前言 | 第45-46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5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子叶期材料 | 第47页 |
·苗期材料 | 第47页 |
·花蕾材料 | 第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54页 |
·总RNA抽提 | 第47-48页 |
·芯片杂交 | 第48-52页 |
·总RNA荧光探针标记 | 第48-50页 |
·荧光标记反应 | 第48-49页 |
·标记cDNA的纯化 | 第49页 |
·标记cDNA的沉淀和在杂交液中的溶解 | 第49-50页 |
·芯片杂交 | 第50页 |
·洗片 | 第50-51页 |
·芯片扫描和图像分析 | 第51页 |
·Cy3和Cy5信号的标准化 | 第51页 |
·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 | 第51-52页 |
·Northern印迹 | 第52-54页 |
3 甘蓝型油菜子叶期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54-66页 |
·简介 | 第54-5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3页 |
·芯片表达效果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基因差异表达概述 | 第56-57页 |
·基因功能分析 | 第57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6页 |
4 甘蓝型油菜苗期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66-76页 |
·简介 | 第66-6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7-74页 |
·芯片表达效果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基因差异表达概述 | 第68-69页 |
·基因功能分析 | 第69-74页 |
·小结 | 第74-76页 |
5 甘蓝型油菜花蕾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76-89页 |
·简介 | 第7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6-87页 |
·芯片表达效果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基因差异表达概述 | 第77-78页 |
·基因功能分析 | 第78-87页 |
·小结 | 第87-89页 |
6 差异表达基因比较分析及NORHTERN印迹验证 | 第89-92页 |
·各期差异表达基因的比较 | 第89-91页 |
·Northern印迹实验 | 第91-92页 |
7 讨论 | 第92-93页 |
·关于cDNA芯片技术在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| 第92页 |
·cDNA芯片技术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| 第92-93页 |
8 总结与思考 | 第93-97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| 第93页 |
·关于杂种优势的一些思考 | 第93-95页 |
·关于杂种优势研究的设想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1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4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