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及其在润扬大桥北锚碇地基基础的应用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8页 |
| ·研究意义和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悬索桥锚碇地基基础安全监控的复杂性 | 第12-13页 |
| ·大坝安全监控理论及方法的启发 | 第13-14页 |
| ·结构安全监控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| ·安全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| 第14-15页 |
| ·误差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| ·监测信息分析的数学模型 | 第16-17页 |
| ·基于监测信息的反演及反馈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反演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反馈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| ·安全监控在岩土工程中的发展 | 第18-19页 |
| ·锚碇地基基础安全监控现状 | 第19-20页 |
| ·已经取得的成果 | 第19页 |
| ·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| 第20-28页 |
| 第二章 地基基础安全监控的测点优化方法 | 第28-41页 |
| ·引言 | 第28-29页 |
| ·理论依据与思路 | 第29-30页 |
| ·测点布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| ·反分析中误差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| ·算例 | 第34-35页 |
| ·测点优化方法 | 第35-39页 |
| ·优化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·优化算法 | 第36-39页 |
| 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三章 结构异常的识别与成因分析方法研究 | 第41-58页 |
| ·引言 | 第41页 |
| ·安全监控模型 | 第41-42页 |
| ·统计模型与监控指标 | 第42-46页 |
| ·多元回归统计模型 | 第42-45页 |
| ·逐步回归的基本原理 | 第42-44页 |
| ·多元回归模型的建模步骤 | 第44-45页 |
| ·监控指标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| ·提取残差趋势的监控指标 | 第46-50页 |
| ·加窗最小二乘平稳法 | 第46-47页 |
| ·实例 | 第47-50页 |
| ·监测异常值的成因分析 | 第50-57页 |
| ·监测数据的关联度模糊聚类分析法 | 第51-54页 |
| ·关联度分析原理 | 第51-52页 |
| ·模糊聚类分析原理 | 第52-54页 |
| ·实例 | 第54-57页 |
| ·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监控模型研究 | 第58-74页 |
| ·引言 | 第58页 |
| ·BP 网络监控模型 | 第58-63页 |
| ·BP 算法原理 | 第59-62页 |
| ·本文对BP 算法的改进 | 第62-63页 |
| ·实例 | 第63页 |
| ·小波网络监控模型 | 第63-68页 |
| ·小波及小波分析 | 第63-66页 |
| ·小波神经网络(WNN) | 第66-68页 |
| ·灰色神经网络(GNN)监控模型 | 第68-69页 |
| ·神经网络监控模型对比实例 | 第69-72页 |
| ·数值算例 | 第69页 |
| ·对简支梁的状态识别 | 第69-72页 |
| ·完好状态下的识别 | 第69-71页 |
| ·破损状态下的识别 | 第71-72页 |
| ·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第五章 地基基础安全监控的反演分析法 | 第74-82页 |
| ·引言 | 第74-75页 |
| ·利用神经网络求反演初值 | 第75-76页 |
| ·学习样本的获取 | 第75页 |
| ·反演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| 第75-76页 |
| ·遗传算法反演 | 第76-78页 |
| ·对反演目标函数的研究 | 第78-80页 |
| ·算例 | 第80-81页 |
| ·小结 | 第81-82页 |
| 第六章 润扬大桥北锚碇地基基础安全监控分析 | 第82-94页 |
| ·引言 | 第82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82-83页 |
| ·有限元计算 | 第83-88页 |
| ·材料的本构模型与计算参数 | 第83-85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85-87页 |
| ·计算成果分析 | 第87-88页 |
| ·北锚地表位移监测点的优化 | 第88-89页 |
| ·锚碇基础位移监控模型 | 第89-90页 |
| ·北锚基底土压力异常测值的分析 | 第90-91页 |
| ·锚碇地基基础安全影响因素的讨论 | 第91-93页 |
| ·接触面摩擦系数与基底岩土体性质的影响 | 第91-92页 |
| ·岩土体力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| 第92-93页 |
| ·小结 | 第93-94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4-96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94-95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95-96页 |
|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6-97页 |
| 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