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9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第二节 研究动机 | 第7-8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步骤与流程 | 第8-9页 |
第二章 文献探讨 | 第9-19页 |
第一节 ERP系统的演进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ERP系统的内涵与范畴 | 第11-14页 |
<一>ERP对跨国企业的整合能力 | 第11-12页 |
<二>ERP系统对企业内部的整合能力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 ERP的导入策略与方法 | 第14-17页 |
<一>导入策略的种类 | 第14页 |
<二>ERP厂商常用的导入方法 | 第14-17页 |
第四节 ERP导入方式的探讨 | 第17-19页 |
<一>ERP 导入失败的原因 | 第17-18页 |
<二>导入方式的改进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| 第19-29页 |
第一节 选择案例公司 | 第19-20页 |
<一>案例公司介绍 | 第19页 |
<二>选择 C汽车经销商的原因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找出主体价值部门 | 第20-21页 |
<一>使用主体价值部门分析的原因 | 第20页 |
<二>从作业流程中找出主体价值部门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辨识主体部门的价值 | 第21-23页 |
<一>辨识主体部门价值的方式 | 第21-22页 |
<二>辨识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 | 第22-23页 |
第四节 分析主体部门策略地位 | 第23-26页 |
<一>策略地位与经济利益的不同 | 第23页 |
<二>策略地位的分析方法 | 第23页 |
<三>策略价值地位类别与量化 | 第23-24页 |
<四>辨识C汽车经销商的主体部门策略价值 | 第24-26页 |
第五节 计算 PCE基准线 | 第26-29页 |
<一>PCE基准线公式 | 第26-27页 |
<二>计算内部流程PCE的基准线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ERP导入议程 | 第29-44页 |
第一节 导入路径规划 | 第29-31页 |
<一>复杂度分析对导入路径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<二>导入 ERP的实行原则 | 第30-31页 |
<三>导入进程的再修正 | 第31页 |
第二节 导入 ERP的五个进程 | 第31-38页 |
<一>不曾安装信息系统的部门 | 第31-33页 |
<二)尚未整合信息系统的部门 | 第33-35页 |
<三>已安装功能ERP 的部门 | 第35-36页 |
<四>业已安装事业单位 ERP | 第36-37页 |
<五>全盘 ERP化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资源共享中心(shared service center,SSC)的建立 | 第38-39页 |
第四节 客户关系管理(CRM) | 第39-44页 |
<一>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因素 | 第40-41页 |
<二>科技化销售 | 第41页 |
<三>电话客服中心 | 第41-43页 |
<四>数据库与搜寻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4-45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果 | 第44页 |
第二节 后续研究建议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47-48页 |
附表 | 第48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