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依据 | 第14-28页 |
·动物肠道微生物概述 | 第14-16页 |
·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·纯培养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免培养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动物肠道放线菌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·肠道放线菌与宿主动物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·肠道放线菌的应用价值 | 第24-25页 |
·动物肠道放线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| 第25-26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基于 454 焦磷酸测序技术研究 7 种动物粪便细菌多样性 | 第28-4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4页 |
·实验样品信息 | 第28页 |
·实验样品采集 | 第28页 |
·粪便样品 DNA 的提取 | 第28-29页 |
·16S rRNA 基因的 PCR 扩增 | 第29-30页 |
·454 测序原理 | 第30-31页 |
·16S rRNA 基因的 454 测序 | 第31页 |
·各样点序列的分离及低质序列去除 | 第31-32页 |
·RDP-Classifer 分析 | 第32页 |
·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454 序列的多样性评价 | 第33页 |
·Fast UniFrac 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各动物粪便放线菌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39页 |
·粪便 DNA 的提取 | 第34页 |
·454 序列信息的预处理 | 第34-35页 |
·454 测序方法的可靠性及重复性检验 | 第35-36页 |
·454 序列的多样性评价 | 第36-37页 |
·动物粪便菌群多样性组成 | 第37-39页 |
·总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动物粪便放线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| 第41-61页 |
·动物粪便放线菌分离方法的探索 | 第41-5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4页 |
·结果和分析 | 第44-50页 |
·总结 | 第50-51页 |
·28 种动物纯培养粪便放线菌的多样性分析 | 第51-6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1-53页 |
·结果和分析 | 第53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潜在新分类单元的多相分类 | 第61-7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1-71页 |
·实验菌株 | 第61页 |
·形态和培养特征 | 第61-62页 |
·生理生化特征 | 第62-63页 |
·化学分类特征 | 第63-71页 |
·分子分类 | 第71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71-78页 |
·菌株 YIM 100590 的形态和培养特征 | 第72页 |
·菌株 YIM 100590 的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| 第72-73页 |
·菌株 YIM 100590 的化学分类特征 | 第73-75页 |
·菌株 YIM 100590 的分子分析结果 | 第75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五章 粪便放线菌的生物活性 | 第79-9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80-82页 |
·实验菌株 | 第80页 |
·肿瘤细胞和指示菌 | 第80页 |
·菌株培养及发酵 | 第80页 |
·抗肿瘤活性检测 | 第80-81页 |
·抑菌实验 | 第81页 |
·酶活检测 | 第81-8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2-89页 |
·粪便放线菌的抗肿瘤细胞活性 | 第82-83页 |
·粪便放线菌的抗菌活性 | 第83-85页 |
·粪便放线菌的酶活测定 | 第85-88页 |
·化合物基因筛选结果 | 第88-8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9-91页 |
第六章 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 YIM 100525 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| 第91-103页 |
·YIM 100525 菌株发酵及发酵液的预处理 | 第91-9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91-9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3-94页 |
·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 YIM 100525 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 | 第94-9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94-95页 |
·结果 | 第95-96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解析 | 第96-10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96页 |
·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96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3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16页 |
附录 | 第116-131页 |
致谢 | 第131-13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