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桦木论文

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特征及其稳定性的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0-23页
 1.1 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1.2 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1.3 基本概念第12-23页
  1.3.1 林隙的基本概念第12-15页
  1.3.2 林隙的作用第15-23页
第二章 研究地概括和研究方法第23-29页
 2.1 研究地自然环境及植被状况第23-25页
 2.2 研究方法第25-29页
  2.2.1 野外调查方法第25-26页
  2.2.2 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第26-29页
第三章 结果第29-46页
 3.1 太白山红桦林林隙形成特征的研究第29-34页
  3.1.1 红桦林林隙的形成方式第29页
  3.1.2 林隙的大小结构第29-31页
  3.1.3 林隙形成木的种类和径级分布第31页
  3.1.4 林隙形成木的数量特征第31-32页
  3.1.5 林隙形成木的腐烂等级第32页
  3.1.6 林隙的直径和高度的比值分布状况第32-33页
  3.1.7 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的形成速率第33-34页
 3.2 太白山红桦林林隙与非林隙群落学特征第34-36页
  3.2.1 林隙和非林隙植物种类及其数量分布第34-35页
  3.2.2 林隙与非林隙植被生活型谱第35-36页
 3.3 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分析第36-37页
 3.4 林隙和非林隙土壤特征第37-41页
  3.4.1 林隙与非林隙土壤因子第37-38页
  3.4.2 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的关系第38-39页
  3.4.3 林隙与非林隙土壤种子库第39-41页
 3.5 红桦的种群结构和林隙更新第41-46页
  3.5.1 林隙内幼树的种类及数量第41页
  3.5.2 红桦幼苗在不同林隙面积中的分布第41-42页
  3.5.3 林隙幼苗不同龄级的存活数第42-43页
  3.5.4 红桦种群的大小级结构第43-44页
  3.5.5 红桦幼苗和成年树木的种群分布格局第44-46页
第四章 讨论第46-53页
 4.1 太白山红桦林林隙形成特征第46-47页
 4.2 太白山红桦林林隙与非林隙群落学第47-50页
 4.3 太白山红桦林的种群结构和林窗更新第50-53页
第五章 结论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分布式社交网络初探
下一篇: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微生态制剂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