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1页 |
| 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| 开花与未开花雷竹图片 | 第13-15页 |
| 第一章 研究背景 | 第15-20页 |
| ·研究意义及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研究与浙江省科技、经济发展的关联 | 第16-17页 |
| ·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竹子的开花及其研究现状 | 第20-30页 |
| ·竹子的开花现象 | 第20-21页 |
| ·竹子开花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| ·竹子开花的周期 | 第21页 |
| ·竹子开花次数 | 第21页 |
| ·竹子开花类型 | 第21页 |
| ·竹子开花结实情况 | 第21-22页 |
| ·竹子开花的原因 | 第22-25页 |
| ·生长周期说 | 第22-23页 |
| ·营养说 | 第23-24页 |
| ·外因说 | 第24-25页 |
| ·自由基理论 | 第25页 |
| ·竹子开花研究方向探讨 | 第25-2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7-30页 |
| 第三章 雷竹花期营养动态行为 | 第30-43页 |
| ·植物氮、磷、钾生理功能及其含量测定 | 第30-32页 |
| ·氮 | 第30页 |
| ·磷 | 第30-31页 |
| ·钾 | 第31-32页 |
| ·采样与测试 | 第32-37页 |
| ·采样 | 第32页 |
| ·测试 | 第32-37页 |
| ·氮的测定 | 第32-34页 |
| ·方法原理 | 第32页 |
| ·仪器及设备 | 第32页 |
| ·试剂 | 第32-33页 |
| ·操作步骤 | 第33-34页 |
| ·结果计算 | 第34页 |
| ·磷的测定 | 第34-36页 |
| ·方法原理 | 第34-35页 |
| ·仪器及设备 | 第35页 |
| ·试剂 | 第35页 |
| ·操作步聚 | 第35-36页 |
| ·计算结果 | 第36页 |
| ·钾、钙、镁、铁、锌、铜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| ·方法原理 | 第36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36-37页 |
| ·试剂 | 第37页 |
| ·操作步聚 | 第37页 |
| ·结果计算 | 第3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2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37-40页 |
| ·开花与营养的影响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开花过程的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开花期的分析 | 第41页 |
| ·讨论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开花与未开花雷竹各营养器官氮、磷、钾营养水平比较分析 | 第43-49页 |
| ·氮营养水平比较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磷营养水平比较分析 | 第45页 |
| ·钾营养水平比较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·讨论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雷竹花期激素动态及其开花影响研究 | 第49-69页 |
| ·采样与测试 | 第49-50页 |
| ·采样 | 第49页 |
| ·测试 | 第49-5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7页 |
| ·四种植物激素性质和基本生理作用 | 第50-52页 |
| ·赤霉素 | 第50页 |
| ·生长素 | 第50-51页 |
| ·脱落酸 | 第51-52页 |
| ·细胞分裂素 | 第52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52-59页 |
| ·雷竹开花与激素种类和水平的影响分析 | 第59-65页 |
| ·同一营养器官花期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 | 第59-62页 |
| ·竹叶花期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竹枝花期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竹秆花期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竹鞭花期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 | 第62页 |
| ·雷竹开花与各种激素的影响分析 | 第62-65页 |
| ·赤霉素的影响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脱落酸的影响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细胞分裂素的影响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生长素的影响分析 | 第65页 |
| ·讨论 | 第65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2页 |
| ·总结 | 第69-70页 |
| ·展望 | 第70-7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2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