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20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疏桩与一般群桩的区别 | 第10-11页 |
·群桩工作特性 | 第11-12页 |
·疏桩基础试验与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| 第12-18页 |
·疏桩基础试验研究 | 第12-15页 |
·疏桩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| 第15-18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桩基沉降工作机理 | 第20-37页 |
·引言 | 第20页 |
·单桩沉降工作机理 | 第20-24页 |
·双桩沉降工作机理 | 第24-25页 |
·群桩沉降工作机理 | 第25-27页 |
·桩土相互作用沉降工作机理 | 第27-32页 |
·土与土相互作用 | 第28-31页 |
·桩与桩相互作用 | 第31页 |
·桩与土相互作用 | 第31-32页 |
·群桩下卧层的附加应力分布 | 第32-35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疏桩沉降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 | 第37-57页 |
·引言 | 第37页 |
·刘惠珊—利用单桩静载荷试验成果的控沉疏桩沉降计算方法 | 第37-40页 |
·上海民用设计院计算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Poulos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| 第41-45页 |
·二元联立方程组法 | 第45-48页 |
·浙江地基基础规范法 | 第48-49页 |
·上海地基基础规范法 | 第49-50页 |
·建筑桩基规范法 | 第50-51页 |
·管自立—利用疏桩率对桩基沉降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桩筏基础分析软件(POGAP)对桩基沉降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根据观测确定桩基最终沉降量的理论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影响沉降完成过程的因素 | 第54页 |
·最终沉降值外推法计算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疏桩基础工程实例分析 | 第57-80页 |
·引言 | 第57-58页 |
·德清升华污水处理厂疏桩基础分析 | 第58-64页 |
·对9#(HCR池)进行计算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浙江华海污水处理厂疏桩基础分析 | 第64-70页 |
·对3#(SBR池)进行计算分析 | 第65-70页 |
·舟山定海污水处理厂疏桩基础分析 | 第70-75页 |
·对7#(沉淀池)进行计算分析 | 第71-75页 |
·对几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| 第75-79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79-80页 |
第五章 疏桩基础设计的优化分析 | 第80-93页 |
·引言 | 第80页 |
·不同计算方法的桩底附加应力与沉降的比较 | 第80-85页 |
·桩数对疏桩基础沉降的影响 | 第85-89页 |
·桩长对疏桩基础沉降的影响 | 第89-91页 |
·几种影响因素的经济性比较 | 第91页 |
·从土的压缩模量考虑对疏桩基础的优化设计 | 第91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六章 结论、建议与展望 | 第93-96页 |
·结论性意见 | 第93-94页 |
·对设计的建议 | 第94页 |
·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