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6页 |
| ·研究意义及创新性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创新性 | 第11页 |
| ·高效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概述 | 第11-23页 |
| ·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 | 第14-16页 |
| ·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| 第16-19页 |
| ·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| 第19-21页 |
| ·厌氧、好氧生物反应器发展趋势 | 第21-22页 |
| ·厌氧好氧联合生物反应器 | 第22页 |
| ·厌氧好氧联合生物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| 第22-23页 |
| ·茶多酚废水处理综述 | 第23-25页 |
| ·茶多酚的由来 | 第23页 |
| ·茶多酚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| 第23-24页 |
| ·茶多酚废水处理综述 | 第24-25页 |
| ·结语 | 第25-26页 |
|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测试方法 | 第26-32页 |
| ·反应器结构 | 第26页 |
| ·反应器特点 | 第26-27页 |
| ·实验流程和实验装置 | 第27-28页 |
| ·流化床载体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| 第29-30页 |
| ·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 | 第30-32页 |
| 第三章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| 第32-45页 |
| ·实验目的 | 第32页 |
| ·接种污泥及实验用水 | 第32-37页 |
| ·接种污泥 | 第32页 |
| ·实验用水 | 第32-37页 |
| ·IAOR 生物流化床的启动性能 | 第37-38页 |
| ·操作条件 | 第38-39页 |
| ·A 反应区运行性能 | 第39-40页 |
| ·O 反应区运行性能 | 第40页 |
| ·IAOR 系统运行性能 | 第40-41页 |
| ·影响 IAOR 处理效率的因素 | 第41-43页 |
| ·生物相的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四章 茶多酚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| 第45-62页 |
| ·实验目的 | 第45页 |
| ·实验内容 | 第45-46页 |
| ·茶多酚废水水质 | 第46-47页 |
| ·预处理 | 第47-50页 |
| ·预处理实验内容 | 第4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| ·生物处理实验用水 | 第50-52页 |
| ·操作条件 | 第52-53页 |
| ·COD_Cr 去除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6页 |
| ·A 反应区 COD_Cr 去除效果 | 第53页 |
| ·O 反应区 COD_Cr 去除效果 | 第53-55页 |
| ·IAOR 系统 COD_Cr 去除效果 | 第55页 |
| ·有机容积负荷(OLR)对 COD_Cr 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TP 去除结果与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A 区去除 TP 效果 | 第56-57页 |
| ·O 区 TP 去除效果 | 第57页 |
| ·IAOR 系统 TP 去除效果 | 第57-58页 |
| ·色度去除结果与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生物相观察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| 第五章 IAOR 处理茶多酚废水反应动力学研究 | 第62-69页 |
| ·莫诺特方程 | 第62-65页 |
| ·IAOR 反应器处理茶多酚废水反应动力学常数计算 | 第65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|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问题探讨 | 第69-72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9-71页 |
| ·问题探讨 | 第71-72页 |
| 符号说明 | 第72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|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| 第80-81页 |
| 声明 | 第81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