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安全保密论文

确认模式的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实现

第一章 前言第1-14页
 1.1 生物认证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0-12页
  1.1.1 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第10页
  1.1.2 什么是生物认证第10-11页
  1.1.3 生物认证的一般过程第11-12页
 1.2 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第12页
  1.2.1 单通道生物认证的不足第12页
  1.2.2 多通道生物认证和信息融合第12页
 1.3 生物认证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2-13页
 1.4 论文的研究工作第13-14页
第二章 确认模式的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第14-23页
 2.1 生物认证的两种运行模式第14页
 2.2 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的结构模型第14-15页
  2.2.1 松祸合方式和紧祸合方式第14-15页
  2.2.2 系统的结构模型第15页
 2.3 确认模式系统性能的数学描述第15-17页
  2.3.1 系统的识别过程第15-16页
  2.3.2 识别性能的各种表征第16-17页
 2.4 确认模式的几种认证机制第17-18页
 2.5 多层次信息融合技术第18-21页
  2.5.1 传感器层融合第19页
  2.5.2 特征层融合第19-20页
  2.5.3 匹配层融合第20-21页
  2.5.4 决策层融合第21页
 2.6 本章小结第21-23页
第三章 人脸识别技术第23-32页
 3.1 人脸识别技术简介第23页
 3.2 人脸脸像检测技术第23-27页
  3.2.1 各类脸像检测的方法第23-24页
  3.2.2 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的脸像检测算法第24-27页
   3.2.2.1 采用 Hausdorff距离的物体定位原理第24-25页
   3.2.2.2 人脸模板和待测二值图像的获取第25-26页
   3.2.2.3 人脸知识库的建立第26-27页
   3.2.2.4 算法实验结果第27页
 3.3 人脸脸像识别技术第27-31页
  3.3.1 各类脸像识别的方法第28页
  3.3.2 特征脸脸像识别算法第28-31页
   3.3.2.1 算法思想和流程第28-29页
   3.3.2.2 特征脸计算和空间降维第29-30页
   3.3.2.3 特征脸算法的识别原理第30-31页
   3.3.2.4 算法实验结果第31页
 3.4 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四章 说话人识别技术第32-44页
 4.1 说话人识别技术简介第32页
 4.2 语音特征提取技术第32-37页
  4.2.1 各类语音特征的提取方法第32-33页
  4.2.2 MFCC系数语音特征的提取过程第33-37页
   4.2.2.1 语音预处理第33-34页
   4.2.2.2 分帧和加窗第34页
   4.2.2.3 特征提取第34-36页
   4.2.2.4 后处理第36-37页
 4.3 说话人语音特征分类技术第37-43页
  4.3.1 各类说话人语音特征的分类方法第37页
  4.3.2 一种采用码字转移的改进型 LBG算法第37-43页
   4.3.2.1 矢量量化技术简介第38页
   4.3.2.2 最优 VQ理论及经典算法的缺陷第38-39页
   4.3.2.3 渐近最优 VQ理论及码字转移思想第39-40页
   4.3.2.4 码字转移的方法第40-41页
   4.3.2.5 改进型 LBG算法第41-42页
   4.3.2.6 基于改进型 LBG算法的说话人识别方法第42-43页
 4.4 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五章 基于人脸和语音的实时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第44-54页
 5.1 系统的需求分析第44-45页
 5.2 系统的设计方案第45-47页
  5.2.1 系统整体设计第45-46页
  5.2.2 系统模块化设计第46-47页
 5.3 基于 VC的系统实现方法第47-51页
  5.3.1 图像和声音接口第47-48页
  5.3.2 算法函数的功能划分第48-49页
  5.3.3 系统界面第49-51页
  5.3.4 系统的使用方法第51页
 5.4 实验过程和结果第51-52页
 5.5 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六章 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的实用案例分析第54-58页
 6.1 METAMORPHO指纹、掌纹鉴定系统第54-55页
 6.2 一个基于密码、人脸和语音的自动柜员机系统方案第55-57页
  6.2.1 应用背景第55页
  6.2.2 认证机制和性能第55-56页
  6.2.3 设备需求第56-57页
 6.3 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结束语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因特网的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平台的研究
下一篇:高频SAW器件高性能压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