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2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1-36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21-25页 |
·国内外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质资源研究评述 | 第21-23页 |
·国内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质资源研究评述 | 第21-22页 |
·国外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质资源研究评述 | 第22-23页 |
·国内外对人地关系的研究 | 第23页 |
·丽江市区域旅游研究综述 | 第23-25页 |
·滇西北及三江并流带旅游相关研究 | 第23-24页 |
·丽江市旅游相关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实证研究区域背景 | 第25-31页 |
·丽江市历史沿革 | 第25-27页 |
·丽江市区域地理特征 | 第27-31页 |
·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| 第31-36页 |
·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的支撑条件 | 第32-3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34-36页 |
·学科前沿性 | 第34-35页 |
·理论和现实意义 | 第35-36页 |
第二章 旅游地质资源系统 | 第36-72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36-38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 | 第36-37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环境与旅游环境 | 第37-38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系统构建 | 第38-40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关系 | 第38-39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 | 第39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关系 | 第39-40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系统 | 第40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结构论 | 第40-45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类型结构 | 第40-43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划分 | 第41-42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景观系列组合 | 第42-43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地域结构——地域分异规律 | 第43-45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| 第44-45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区划 | 第45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价值论 | 第45-49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旅游价值体现 | 第45-47页 |
·科学价值 | 第45-46页 |
·观赏价值 | 第46页 |
·生态价值 | 第46页 |
·经济价值 | 第46-47页 |
·教育价值 | 第47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评价 | 第47-49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旅游价值评价 | 第47-48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| 第48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综合评价 | 第48-49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分析 | 第49-72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的地位与作用 | 第49-52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形成的条件 | 第52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结构 | 第52-56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类型结构及其分布 | 第52-56页 |
·丽江旅游地质资源系列组合 | 第56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特征 | 第56-63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评价 | 第63-69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价值评价 | 第63-65页 |
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| 第65-67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综合评价 | 第67-69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区划 | 第69-72页 |
第三章 人地关系系统 | 第72-105页 |
·人地关系 | 第72-73页 |
·人地关系思想 | 第73-79页 |
·人地关系理论评述与启示 | 第73-78页 |
·人地关系的核心与实质 | 第78页 |
·人地关系的物化与实证研究 | 第78-79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 | 第79-86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构型 | 第79-81页 |
·人地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方式 | 第81-83页 |
·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 | 第81页 |
·人地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| 第81-83页 |
·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发展特征 | 第83-84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综合评价理论 | 第84-86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的区域实践研究 | 第86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 | 第86-105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特征 | 第86-89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89-92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类型划分 | 第92-105页 |
·类型划分的原则 | 第92-93页 |
·类型划分方法与步骤 | 第93-95页 |
·丽江市类型划分结果与讨论 | 第95-105页 |
第四章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| 第105-155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| 第105-108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在人地关系系统中的地位 | 第105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| 第105-106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关系框架 | 第106-108页 |
·人地关系对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的作用 | 第108-121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对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的作用 | 第108-118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与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 | 第108-112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对旅游地质资源价值的影响 | 第112-113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与旅游地质资源开发 | 第113-115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对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作用 | 第115-118页 |
·人文要素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影响 | 第118-120页 |
·人类活动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影响 | 第118页 |
·人文环境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作用 | 第118-120页 |
·自然环境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影响 | 第120页 |
·人地关系模式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影响 | 第120页 |
·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| 第120-121页 |
·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力 | 第121页 |
·人地关系的演变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影响 | 第121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对人地关系系统的作用——旅游地质资源功能论 | 第121-124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对人地关系的作用 | 第121-123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经济功能 | 第121-122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社会功能 | 第122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保护的环境功能 | 第122-123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类型与人地关系 | 第123-124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 | 第124-127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 | 第124-125页 |
·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的基础 | 第124页 |
·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的表现 | 第124-125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区划 | 第125-127页 |
·复合系统区划的原则 | 第125-127页 |
·复合系统区划单位等级序列的构建 | 第127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| 第127-144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对旅游地质资源的作用 | 第127-133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发育水平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影响 | 第127-128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作用 | 第128-129页 |
·丽江市人地关系要素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影响 | 第129-133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对人地关系的影响效应 | 第133-136页 |
·宏观效应 | 第133-136页 |
·旅游地的变化 | 第136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区划 | 第136-139页 |
·丽江市基本耦合单元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耦合机制 | 第139-144页 |
·典型旅游地质资源景区复合系统分析 | 第144-155页 |
·玉龙雪山 | 第144-148页 |
·玉龙雪山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形成背景 | 第144-145页 |
·玉龙雪山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 | 第145-148页 |
·黎明丹霞地貌 | 第148-150页 |
·黎明丹霞地貌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形成背景 | 第148页 |
·黎明丹霞地貌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 | 第148-150页 |
·沪沽湖 | 第150-155页 |
·沪沽湖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形成背景 | 第150-151页 |
·沪沽湖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 | 第151-155页 |
第五章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| 第155-166页 |
·基于人地关系论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| 第155-157页 |
·人地协调共生,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| 第155页 |
·人文与地文相结合 | 第155页 |
·在保护中开发,在开发中保护,坚持保护第一 | 第155-156页 |
·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156-157页 |
·注重发挥区域特色,整体发展的原则 | 第157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协调发展途径 | 第157-159页 |
·更新观念,将人地协调的思想贯穿到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 | 第157-158页 |
·减轻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对旅游地质资源的破坏 | 第158页 |
·协调好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,加强旅游地质资源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| 第158页 |
·建立地质公园,实行规范管理 | 第158-159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开发与保护 | 第159-166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| 第159-161页 |
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开发与保护 | 第161-166页 |
·提升旅游层次,发展特色旅游 | 第161-162页 |
·协调好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,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| 第162页 |
·科学核算景区景点的旅游环境容量,控制游客同时进入景区的规模,走旅游业集约化经营之路 | 第162-163页 |
·打造丽江的旅游地质资源品牌,加强重点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的整治与保护 | 第163-164页 |
·建立健全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,加强旅游规划管理 | 第164页 |
·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,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| 第164-16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166-173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66-171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研究 | 第166-167页 |
·人地关系系统研究 | 第167-168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| 第168-171页 |
·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| 第171页 |
·研究中的主要创新 | 第171-172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72-173页 |
致谢 | 第173-1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5-184页 |
博士在读期间个人学术简历 | 第184-1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