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 | 第1-17页 |
第一章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概论 | 第17-22页 |
一、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| 第17-19页 |
(一)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提出 | 第17页 |
(二)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研究背景 | 第17-19页 |
二、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概念和性质 | 第19-22页 |
(一)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(二)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性质 | 第20-21页 |
(三)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理论回顾及问题说明 | 第22-30页 |
一、 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理论研究 | 第22-26页 |
(一) 贸易与投资的线性模型(替代/互补) | 第22-23页 |
(二) 垄断优势理论 | 第23-24页 |
(三) 产品生命学说 | 第24-25页 |
(四)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| 第25页 |
(五)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| 第25-26页 |
二、 国际经济一体化:贸易与投资关系理论研究的新背景 | 第26-30页 |
第三章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分析和评估 | 第30-48页 |
一、 市场准入限制措施 | 第31-40页 |
(一) 关税与进口数量限制 | 第31-32页 |
(二) 受限产业部门的贸易安排 | 第32-33页 |
(三) 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 | 第33-35页 |
(四) 原产地规则 | 第35-37页 |
(五) 反倾销规则 | 第37-38页 |
(六) 无货币贸易安排 | 第38-39页 |
(七) 国家标准 | 第39-40页 |
二、 市场准入发展优惠措施 | 第40-43页 |
(一) 普惠制 | 第40-41页 |
(二) 美国的加勒比地区倡议 | 第41页 |
(三) 洛美协定-科托努协定 | 第41-43页 |
三、 出口鼓励措施 | 第43-46页 |
(一) 出口加工区 | 第43-44页 |
(二) 出口融资 | 第44-45页 |
(三) 税收措施 | 第45-46页 |
四、 出口限制措施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政策的选择和相互影响 | 第48-75页 |
一、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政策缺陷 | 第49-56页 |
(一) 仍带有出口导向策略的痕迹 | 第49-51页 |
(二) 忽视了贸易与投资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| 第51-55页 |
(三) 缺乏对跨国公司的积极引导 | 第55-56页 |
二、 比较优势、政策目标与政策制定 | 第56-69页 |
(一) 用发展和比较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的问题 | 第57-59页 |
(二) 积极促进国内各区域之间的贸易安排 | 第59-61页 |
(三) 吸引外资应注重效益和质量 | 第61-62页 |
(四) 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 | 第62-65页 |
(五) 优化产业结构、促进产业政策可持续发展和创造动态贸易利益 | 第65-69页 |
三、 政策制定与协调 | 第69-75页 |
(一) 政策的制定:尼达姆自相矛盾现象 | 第70-72页 |
(二) 政策的协调:维系贸易与投资生命线 | 第72-75页 |
第五章 经济与发展的含义:基于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的演绎 | 第75-82页 |
一、 贸易政策的目标 | 第75-78页 |
(一) 贸易政策的目标应更加明确 | 第76-77页 |
(二) 贸易政策应更易执行 | 第77页 |
(三) 贸易政策的效果应更加明显 | 第77-78页 |
二、 贸易政策制定的逻辑和思路的创新 | 第78-82页 |
(一) 贸易政策的制定应更具有系统性、综合性 | 第78-79页 |
(二) 贸易政策的制定应更具有引导性 | 第79-80页 |
(三) 贸易政策的制定应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| 第80-82页 |
结语 | 第82-83页 |
后记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