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领办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机理与运营模式研究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1 引言 | 第12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9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17-19页 |
| 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| 第19-29页 |
| 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2页 |
| ·相关概念 | 第19-22页 |
| ·概念间的关系 | 第22页 |
| ·研究范围界定 | 第2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22-28页 |
| ·专业合作社出现原因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| ·专业合作社组织问题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| ·专业合作社治理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| 第25-28页 |
| ·研究评论综述 | 第28-29页 |
| 3 公司领办型专业合作社的形成机理 | 第29-41页 |
| 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背景 | 第29-34页 |
| ·发展阶段 | 第29-31页 |
| ·主要类型 | 第31-34页 |
| ·公司领办型专业合作社形成机理的政治学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经典模式的改进 | 第34-35页 |
| ·政策导向 | 第35页 |
| ·公司领办型专业合作社形成机理的社会学分析 | 第35-41页 |
| ·资源禀赋的优势 | 第35-37页 |
| ·中国农民的“善分不善和” | 第37页 |
| ·与农业产业资本的抗衡 | 第37-38页 |
| ·“公司+农户”订单农业的演变 | 第38-40页 |
| ·合作社市场战略的演进 | 第40-41页 |
| 4 公司领办型专业合作社形成机理的经济学分析 | 第41-53页 |
| ·交易费用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博弈过程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·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信任机制 | 第48-49页 |
| ·专用性资产 | 第49-51页 |
| ·契约关系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5 公司领办型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 | 第53-68页 |
| ·生产模式 | 第53-57页 |
| ·生产过程管理 | 第53-55页 |
| ·农产品初加工和包装 | 第55-56页 |
| ·生产质量控制 | 第56-57页 |
| ·物流模式 | 第57-61页 |
| ·生产资料采购和配送 | 第58-59页 |
| ·农产品保鲜和贮存 | 第59-61页 |
| ·农产品收购 | 第61页 |
| ·服务模式 | 第61-65页 |
| ·信息服务 | 第61-62页 |
| ·信贷服务 | 第62-64页 |
| ·技术支持 | 第64页 |
| ·社区服务 | 第64-65页 |
| ·组织协调模式 | 第65-68页 |
| ·组织结构 | 第65-66页 |
| ·沟通机制 | 第66-68页 |
| 6 政策和建议 | 第68-71页 |
| ·政府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 | 第68-69页 |
| ·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 | 第69-70页 |
| ·政府的外部监管 | 第70-71页 |
| 7 总结及展望 | 第71-74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72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·公司领办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| 第72-73页 |
| 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7-79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