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通信论文--通信理论论文

盲分离算法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7-29页
   ·盲分离问题简介第17-18页
   ·数学模型第18-21页
     ·瞬时混合盲分离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多输入多输出盲解卷/均衡模型第19-21页
   ·可分离性和分离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·盲分离算法概括第22-27页
     ·基于信息论的准则第22页
     ·基于累积量的准则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基于二阶统计的准则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卷积混合的算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盲信号提取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·求最优解的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章节安排第27-29页
第二章 未知信号峭度符号的盲分离算法第29-44页
   ·引言第29页
   ·直接估计评价函数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分离算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Φ(y)的估计第30-31页
   ·基于累积量的联合对角化方法第31-36页
     ·预白化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联合对角化算法(一)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联合对角化算法(二)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特征值分解法第36页
   ·仿真结果第36-42页
     ·亚高斯和高斯信号混合的情况第37页
     ·亚高斯和超高斯信号混合的情况第37-39页
     ·亚高斯和超高斯信号(语音)混合的情况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周期信号与随机信号混合的情况第40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三章 后非线性盲分离算法第44-61页
   ·引言第44-45页
   ·瞬时非线性混合盲分离第45-50页
     ·后非线性(post-nonlinear)盲分离模型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目标函数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分离系统参数的学习算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计算机仿真第49-50页
   ·卷积混合的情况第50-55页
     ·后非线性盲解卷模型第50-51页
     ·W,B,R,C,Φ的学习算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参数θ的自然梯度学习算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·计算机仿真第54-55页
   ·基于核的非线性盲分离算法第55-60页
     ·协方差矩阵同时对角化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卷积混合后非线性盲分离算法第57-59页
     ·计算机仿真第59-6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四章 Bayesian盲分离算法第61-74页
   ·引言第61页
   ·瞬时混合的情况第61-66页
     ·算法推导第61-63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63-66页
   ·卷积混合的情况第66-69页
     ·算法推导第66-67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67-69页
   ·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盲解卷算法第69-73页
     ·源信号模型第69页
     ·Bayesian推理第69-72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72-7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第五章 盲信号提取算法第74-87页
   ·引言第74页
   ·串联神经网络方法第74-77页
     ·基于归一化峭度准则的算法第74-75页
     ·降阶过程第75-77页
   ·定点算法第77-78页
   ·卷积混合情况的提取算法第78-79页
   ·基于最小互信息量的算法第79-81页
   ·仿真结果第81-86页
     ·提取三个随机信号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提取三个周期性信号第82-8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6-87页
第六章 非平稳信号盲分离算法第87-97页
   ·引言第87页
   ·瞬时混合的情况第87-91页
     ·一个鲁棒的预白化算法第88-89页
     ·类AMUSE算法(AMUSE-Like)第89-90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90-91页
   ·卷积混合的情况第91-96页
     ·由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变换成单输入多输出的系统第91-94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94-9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6-97页
第七章 卷积混合盲分离算法第97-107页
   ·引言第97页
   ·基于互双谱的算法第97-99页
   ·基于互三谱的算法第99-100页
   ·基于二阶统计的频域盲分离算法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·算法描述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计算机仿真第101-10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3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1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第116-117页
致谢第117页

论文共11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广西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
下一篇:澳门公务人员的人格特质、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