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9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6页 |
1 玉米研究概况 | 第9-10页 |
2 农业分子育种的内容 | 第10页 |
3 玉米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
4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| 第11-12页 |
5 外源DNA导入整体植株技术研究概况 | 第12-15页 |
6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、内容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22页 |
1 材料 | 第16-17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16页 |
·材料来源 | 第16-17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17-22页 |
·处理方法 | 第17页 |
·主要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·田间试验方案 | 第18页 |
·田间观察与室内考种项目 | 第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计算公式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45页 |
1 浸种法 | 第22-38页 |
·外源DNA的导入对玉米自交系D_0代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外源DNA导入后幼苗生长速度 | 第23-25页 |
·后代植株的田间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 | 第25-32页 |
·D_(0(糯×甘300))对生植株的叶片结构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D_0代变异植株的同工酶的测定 | 第35-38页 |
2 花粉管通道法 | 第38-44页 |
·D_1代种子的出苗率 | 第38-39页 |
·D_1代产生的变异率 | 第39页 |
·D_1代变异植株的田间农艺性状表现 | 第39-42页 |
·田间农艺性状变异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数目的观察 | 第42-44页 |
3 花粉管通道法与浸种法的比较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5-49页 |
1 用外源DNA处理后的种子出苗结果 | 第45页 |
2 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 | 第45-46页 |
3 变异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产生变异的原因 | 第46页 |
4 花粉管通道法的导入时间 | 第46-47页 |
5 处理后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统计结果 | 第47页 |
6 变异材料的丰富性和随机性 | 第47页 |
7 变异率偏低的原因 | 第47页 |
8 变异材料的利用 | 第47-48页 |
9 今后的工作任务 | 第48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