绪 论 | 第1-17页 |
一、 为什么要研究南苑 | 第6-8页 |
二、 已有研究成果及评述 | 第8-12页 |
三、 研究路线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四、 论文结构与研究重点 | 第14-15页 |
五、 未尽研究事宜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历史沿革 | 第17-49页 |
一、 捺钵、春水--辽、金时代的南苑 | 第17-20页 |
二、 下马飞放泊--元代的南苑 | 第20-22页 |
三、 南海子--明代的南苑 | 第22-27页 |
四、 清代的南苑 | 第27-38页 |
1 顺治时期 | 第27-30页 |
2 康熙时期 | 第30-32页 |
3 乾隆时期 | 第32-34页 |
4 清末 | 第34-38页 |
附: 南苑大事年表 | 第38-49页 |
第二章 生态基础 | 第49-57页 |
一、 “陂隰广衍,草木丰美”的自然湿地 | 第49-50页 |
1 湿地的概念 | 第49页 |
2 南苑“陂隰”、“沮洳”的特点 | 第49-50页 |
二、 南苑所在湿地的形成演变 | 第50-52页 |
三、 宫廷有南海子以萃汇潴泽--丰富的水体资源 | 第52-53页 |
四、 绿野平铺天鹿锦--北京地区难得的广袤平原 | 第53-54页 |
五、 飑飑籍籍,不可得而尽录--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| 第54-57页 |
第三章 功能及活动 | 第57-75页 |
一、 物质生产及资源储备基地 | 第57-61页 |
1 蔬圃果园 | 第57-58页 |
2 庖厨 | 第58-59页 |
3 军备养马 | 第59-60页 |
4 林产 | 第60-61页 |
5 药材 | 第61页 |
二、 行围狩猎 | 第61-65页 |
1 行围之制 | 第63页 |
2 南苑狩猎的特点 | 第63-64页 |
3 显著的军事意义 | 第64-65页 |
三、 大阅武 | 第65-70页 |
1 大阅的进程和仪式 | 第65-67页 |
2 大阅的列阵之制 | 第67-69页 |
3 苑内其它的阅武活动 | 第69-70页 |
四、 外交政治活动 | 第70-71页 |
五、 动物观赏 | 第71-72页 |
六、 学校 | 第72-73页 |
七、 巡幸畿甸及谒陵的驻所 | 第73页 |
八、 捕鱼 | 第73-74页 |
九、 放焰火 | 第74-75页 |
第四章 南苑经营意向探析 | 第75-111页 |
一、 整体环境 | 第75-79页 |
1 宛若汉唐园林之宏大 | 第75-76页 |
2 黄幄白鸟临池飞之生态景观 | 第76-78页 |
3 外围环境 | 第78-79页 |
二、 经营意向 | 第79-100页 |
1 基于生态基础营建 | 第80-85页 |
1 )针对湿地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--将南苑经营为羽猎场 | 第80-81页 |
2 )针对湿地雄厚资源--将南苑视为物质生产及资源储备基地 | 第81-82页 |
3 )针对区域宏大、平坦的特点--将南苑经营为养马、蓄牲牧场 | 第82-83页 |
4 )从北京整个城市的角度上看,将南苑视为北京城的重要有机组成 | 第83-85页 |
2 生态保护意向 | 第85-97页 |
1 )北京城市生态保护区 | 第85-88页 |
a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| 第85-87页 |
b蓄水防洪 | 第87-88页 |
c调节小气候 | 第88页 |
2 )乾隆时期南苑“清流演漾”“通流济运”--保护区新的功能和作用 | 第88-97页 |
a治理背景 | 第89-91页 |
b治理过程 | 第91-97页 |
3 建筑布局 | 第97-100页 |
1 )苑囿整体空间上,建筑稀少,密度极低 | 第97页 |
2 )极为疏朗的“结点式”布局 | 第97-100页 |
3 )自成一体的“休息结点”内部 | 第100页 |
三、 用地规划分区 | 第100-102页 |
四、 与清其它御苑比较 | 第102-105页 |
五、 与古代苑囿比较 | 第105-111页 |
1 苑的概念与古代苑囿的特点 | 第105-106页 |
2 切近古代苑囿的含义 | 第106-111页 |
第五章 主要建筑 | 第111-138页 |
一、 有数轩楹资憩息,无多花柳亦春风--南苑中的行宫建筑 | 第111-130页 |
1 旧衙门行宫 | 第111-113页 |
2 新衙门行宫 | 第113-116页 |
3 南红门行宫 | 第116-117页 |
4 团河行宫 | 第117-130页 |
1 )团河行宫的营建背景、目的和作用 | 第117-119页 |
2 )团河行宫建筑尺度与布局 | 第119-121页 |
3 )景点分析 | 第121-124页 |
4 )团河行宫的设计手法 | 第124-126页 |
5 )几张团河行宫地盘画样之比较 | 第126-129页 |
6 )团河行宫营建的费用 | 第129页 |
7 )团河行宫独立的引、排水系统 | 第129-130页 |
8 )团河行宫的建筑内装修 | 第130页 |
二、 抚苑囿之繁盛,仰兰若之庄严--南苑中的寺庙建筑 | 第130-135页 |
1 元灵宫 | 第131-132页 |
2 德寿寺 | 第132-133页 |
3 宁佑庙 | 第133-134页 |
4 永慕寺 | 第134-135页 |
5 永佑庙 | 第135页 |
三、 台 | 第135-138页 |
第六章 南苑的管理 | 第138-146页 |
一、 管理机构 奉宸苑 | 第138页 |
二、 管理内容 | 第138-139页 |
三、 具体的管理措施 | 第139-142页 |
1 用地的比例控制和协调 | 第139-140页 |
2 休养生息 | 第140页 |
3 生态保护法令 | 第140-142页 |
四、 人员设置情况 | 第142-146页 |
附录 | 第146-1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0-163页 |
后记 | 第1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