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1.1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| 第11页 |
1.1.2 现实教学问题的需要 | 第11-12页 |
1.1.3 现阶段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研究目标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3.2 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4.1 研究方案 | 第14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4.3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5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5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2 生本课堂的概述 | 第19-23页 |
2.1 生本课堂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1.1 生本课课堂的特征 | 第19页 |
2.1.2 高中化学生本课堂 | 第19-20页 |
2.2 生本课堂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2.2.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0页 |
2.2.2 最近发展区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 生本课堂的应用价值 | 第22-23页 |
3 贵阳九中高中化学生本课堂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23-34页 |
3.1 贵阳九中高中化学生本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3-32页 |
3.1.1 教师问卷现状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1.2 教师访谈现状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1.3 学生问卷现状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2 贵阳九中高中化学生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3.2.1 实验课教学问题 | 第32页 |
3.2.2 概念课教学问题 | 第32页 |
3.2.3 作业设计问题 | 第32-34页 |
4 高中化学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| 第34-39页 |
4.1 高中化学生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| 第34-36页 |
4.1.1 以生为本的原则 | 第34页 |
4.1.2 贴近生活的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1.3 促进感悟的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2 高中化学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| 第36-39页 |
4.2.1 实验课教学模式 | 第36-37页 |
4.2.2 概念课教学模式 | 第37-38页 |
4.2.3 前置作业设计 | 第38-39页 |
5 基于不同课型高中化学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| 第39-51页 |
5.1 高中化学生本课堂概念课型教学实践 | 第39-44页 |
5.1.1 概念课前置作业 | 第39-40页 |
5.1.2 概念课型具体实施过程 | 第40页 |
以“氧化还原反应”为例 | 第40-44页 |
5.1.3 概念课教学反思 | 第44页 |
5.2 高中化学生本课堂实验课型教学实践 | 第44-51页 |
5.2.1 实验课前置作业 | 第44-45页 |
5.2.2 实验课型具体实施过程 | 第45-50页 |
5.2.3 实验课教学反思 | 第50-51页 |
6 实验数据分析 | 第51-57页 |
6.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51-55页 |
6.1.1 问卷前测分析 | 第51-53页 |
6.1.2 问卷后测分析 | 第53-55页 |
6.2 学生试卷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5-57页 |
6.2.1 试卷前测分析 | 第55-56页 |
6.2.2 试卷后测分析 | 第56-57页 |
7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7-60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57-58页 |
7.1.1 教学模式方面 | 第57-58页 |
7.1.2 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 | 第58页 |
7.1.3 教师的能力方面 | 第58页 |
7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7.2.1 研究不足 | 第58-59页 |
7.2.2 研究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附录1 生本课堂实施现状调查表 | 第62-63页 |
附录2 高中化学生本课堂问卷调查表 | 第63-65页 |
附录3 生本课堂实施现状调查访谈提纲 | 第65-66页 |
附录4 学生问卷调查的成绩统计(前测) | 第66-68页 |
附录5 学生问卷调查的成绩统计(后测) | 第68-70页 |
附录6 学生成绩统计表(前测) | 第70-71页 |
附录7 学生成绩统计表(后测)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