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7页 |
1.1 极性微晶玻璃概述 | 第7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8-11页 |
1.2 非铁电极性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 | 第11-13页 |
1.2.1 玻璃的表面 | 第12页 |
1.2.2 玻璃的定向析晶 | 第12-13页 |
1.3 极性微晶玻璃的性能及应用 | 第13-15页 |
1.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 | 第17-22页 |
2.1 极性微晶玻璃的制备 | 第17-19页 |
2.1.1 选择非铁电极性微晶玻璃主晶相的理论依据 | 第17-18页 |
2.1.2 基础玻璃组成的选择 | 第18页 |
2.1.3 制备过程 | 第18页 |
2.1.4 析晶工艺 | 第18-19页 |
2.1.5 实验所用设备 | 第19页 |
2.2 结构分析及性能测试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2.1 结构分析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.2 性能测定方法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极性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 | 第22-45页 |
3.1 BSTS晶相的确定 | 第22-24页 |
3.2 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分析 | 第24-40页 |
3.2.1 扫描电镜形貌分析 | 第24-36页 |
3.2.1.1 基础玻璃微观形貌观察 | 第24-25页 |
3.2.1.2 晶粒发育过程分析 | 第25-30页 |
3.2.1.3 析晶层纵向延伸过程分析 | 第30-36页 |
3.2.1.4 微晶玻璃定向机理的讨论 | 第36页 |
3.2.2 BSTS极性微晶玻璃的能谱分析 | 第36-40页 |
3.2.2.1 升温过程玻璃相浓度的变化 | 第37-39页 |
3.2.2.2 保温过程玻璃相浓度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3.3 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研究 | 第40-45页 |
第4章 计算机模拟微晶玻璃晶体生长过程 | 第45-50页 |
4.1 析晶过程各种参数的确定 | 第45-47页 |
4.1.1 析晶转化速率系数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4.1.2 晶体半径的确定 | 第46页 |
4.1.3 晶体的体积分数 | 第46-47页 |
4.2 计算机模拟 | 第47-50页 |
4.2.1 微晶玻璃表面析晶的模拟 | 第47-48页 |
4.2.2 微晶玻璃交界面生长的模拟 | 第48-49页 |
4.2.3 微晶玻璃内部球晶生长过程的模拟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极性微晶玻璃的性能优化 | 第50-65页 |
5.1 热处理制度中影响微晶玻璃性能的各种因素 | 第50-53页 |
5.2 热处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微晶玻璃压电性能的影响 | 第53-58页 |
5.3 BSTS极性微晶玻璃的其它性能 | 第58-65页 |
5.3.1 机电耦合系数 | 第58-60页 |
5.3.2 SAW性能 | 第60-65页 |
5.3.2.1 SAW简介 | 第60-61页 |
5.3.2.2 BSTS极性微晶玻璃的SAW性能 | 第61-62页 |
5.3.2.3 BSTS极性微晶玻璃作为SAW基片时存在的问题 | 第62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附录 1 | 第71-86页 |
附录 2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