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 章 文献综述 | 第1-23页 |
·蓝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工程 | 第12-13页 |
·转 hTNF-α 基因聚球藻 7002 | 第13-14页 |
·蓝藻生长的营养方式 | 第14-15页 |
·蓝藻生长的培养条件 | 第15-17页 |
·光照强度 | 第15页 |
·温度 | 第15-16页 |
·盐度与 pH | 第16页 |
·碳源 | 第16-17页 |
·氮源 | 第17页 |
·蓝藻的光合作用 | 第17-18页 |
·蓝藻的碳代谢 | 第18-21页 |
·蓝藻的无机碳聚集机制 | 第18-20页 |
·蓝藻对有机碳源的同化作用 | 第20页 |
·蓝藻的混合营养体系中光自养代谢与异养代谢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微藻的培养系统 | 第21-22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3页 |
第 2 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1页 |
·藻种 | 第23页 |
·培养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培养基 | 第23-24页 |
·培养过程 | 第24-25页 |
·藻种的纯化 | 第24页 |
·藻种培养 | 第24-25页 |
·摇瓶培养 | 第25页 |
·2.5L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培养 | 第25页 |
·培养装置 | 第25-26页 |
·摇床 | 第25页 |
·2.5L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| 第25-26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6-31页 |
·细胞干重 | 第26页 |
·细胞密度 | 第26-27页 |
·细胞叶绿素浓度 | 第27页 |
·光合放氧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氧电极 | 第27页 |
·样品的测定 | 第27页 |
·光合和呼吸速率曲线 | 第27-28页 |
·光强测定 | 第28页 |
·N-乙酰葡萄糖胺测定 | 第28-29页 |
·试剂 | 第28页 |
·操作 | 第28-29页 |
·光衰减的测量 | 第29页 |
·分析测试仪器 | 第29-31页 |
第 3 章 转基因聚球藻 7002 的摇瓶培养 | 第31-39页 |
·光照强度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培养温度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盐浓度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不同起始 pH 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氮源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有机碳源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36页 |
·NaHCO3 对于添加有机碳源的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 4 章 转基因聚球藻 7002 在光生物反应器的混合营养培养 | 第39-46页 |
·CO2 浓度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有机碳源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通气量对转基因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光在转基因聚球藻培养液中的衰减 | 第42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 5 章 转基因聚球藻 7002 在不同培养情况下的光合作用 | 第46-54页 |
·转基因聚球藻的室温可见光吸收光谱 | 第47-48页 |
·转基因聚球藻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 | 第48-49页 |
·转基因聚球藻在不同 CO2 浓度下的光合作用 | 第49-50页 |
·转基因聚球藻在混合培养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| 第50-52页 |
·混合营养培养初始时转基因聚球藻的光合作用 | 第50-51页 |
·混合营养培养对数生长期转基因聚球藻的光合作用 | 第51-52页 |
·无机碳对藻细胞利用有机碳源的光合作用影响 | 第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·结论 | 第54-55页 |
·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