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稻病虫害论文--病害论文

水稻草矮病毒SP基因转化水稻及其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转录和表达

中文摘要第1-9页
英文摘要第9-11页
1 前言第11-22页
   ·SP的研究概况第11-16页
     ·SP基因复制与表达策略第12页
     ·SP的血清学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·SP同源性分析第13页
     ·SP的变异第13-14页
     ·SP与介体的关系第14-15页
     ·SP在寄主体内的积累第15-16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第16-19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基因转化系统的优点第16页
     ·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的影响因素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·菌株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·转化受体第17页
       ·组织培养条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·农杆菌感染愈伤组织的方式第18页
     ·外源基因在水稻中的遗传学行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·外源基因的遗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·外源基因的沉默第18-19页
   ·植物病毒在植物原生质体中侵染的研究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病毒核酸的合成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病毒诱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0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2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22-37页
   ·供试材料第22-25页
     ·水稻品种第22页
     ·菌株及质粒第22页
     ·引物第22页
     ·抗血清第22页
     ·试剂及酶类第22-24页
     ·供试培养基的配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·组织培养培养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·细菌培养基第24-25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5-37页
     ·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·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提取质粒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提取质粒DNA进行PCR鉴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根癌农杆菌的培养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·愈伤组织与根癌农杆菌的共培养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抗性愈伤的筛选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再生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外源片段整合的初步检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·RT-PCR Southern点杂交初步检测外源片段的转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SP在原生质体内的转录和表达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·毒源的繁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病毒的提纯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病毒的紫外吸收值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探针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原生质体的制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·RGSV接种水稻原生质体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荧光抗体染色统计感染病毒原生质体的百分比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Northern点杂交检测转录SP的mRNA的积累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·Dot-ELISA检测SP的表达周期第36-37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37-51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再生及检测第37-44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再生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·农杆菌中SP基因的PCR鉴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愈伤组织的共培养第38页
       ·抗性愈伤的筛选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再生及移栽第41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初步检测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·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制备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转化植株的Southern点杂交检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·RT-PCR Southern点杂交检测外源片段的转录第44页
   ·SP在原生质体内的转录和表达第44-51页
     ·病毒的提纯及紫外吸收值测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细胞悬浮培养的建立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·愈伤组织的培养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·悬浮细胞的培养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第48页
     ·荧光抗体染色统计病毒侵染原生质体百分比第48页
       ·SP抗血清效价的测定第48页
       ·荧光抗体染色统计病毒侵染原生质体百分比第48页
     ·转录SP的mRNA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积累周期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·探针的制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·Northern点杂交检测mRNA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·Dot-ELISA检测SP的表达周期第49-51页
4 讨论第51-56页
   ·转基因水稻的再生第51-54页
     ·影响农杆菌转化的因素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·受体组织第51页
       ·转化植株的再生及移栽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2页
     ·SP基因功能的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第53-54页
   ·SP在原生质体内的转录和表达第54-56页
     ·悬浮细胞的制备第54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的制备第54-55页
     ·SP在原生质体内的转录和表达第55-56页
5 小结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附录1 本文英文缩写词和英汉对照第64-67页
附录2 本文所用试剂和缓冲液的配置第67-73页
附录3 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氧化氮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中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
下一篇:基于DVB PC接收技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