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7-8页 |
1.2 TiO_2的基本性质与晶体结构 | 第8-9页 |
1.3 纳米TiO_2的光催化基本原理 | 第9-11页 |
1.3.1 半导体纳米粒子光催化活性原理 | 第9页 |
1.3.2 纳米TiO_2的光催化机理 | 第9-11页 |
1.4 纳米TiO_2在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1.4.1 污水处理 | 第11页 |
1.4.2 气体净化 | 第11页 |
1.4.3 抗菌 | 第11-12页 |
1.4.4 表面超亲水性的应用 | 第12页 |
1.5 等离子体基本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5.1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(ICP)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5.2 微波放电等离子体(MWP)简介 | 第13页 |
1.6 提高TiO_2的光催化效率的途径 | 第13-14页 |
1.7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其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纳米TiO_2粉体的制备技术 | 第15-19页 |
2.1 气相法 | 第15-16页 |
2.1.1 TiCl_4氢氧火焰水解法 | 第15页 |
2.1.2 TiCl_4气相氧化法 | 第15-16页 |
2.1.3 钛醇盐气相水解法 | 第16页 |
2.1.4 钛醇盐气相分解法 | 第16页 |
2.2 液相法 | 第16-18页 |
2.2.1 TiCl_4加碱中和水解法 | 第16页 |
2.2.2 TiOSO_4水解法 | 第16-17页 |
2.2.3 钛醇盐水解法 | 第17页 |
2.2.4 水热合成法 | 第17页 |
2.2.5 胶溶—萃取法 | 第17-18页 |
2.2.6 W/O微乳法 | 第18页 |
2.3 气相法和液相法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负载型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 | 第19-25页 |
3.1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 | 第19页 |
3.2 溶胶-凝胶反应的基本过程 | 第19-20页 |
3.3 试验部分 | 第20-24页 |
3.3.1 试验试剂与器材 | 第20-21页 |
3.3.2 基片的清洗工作 | 第21页 |
3.3.3 试验步骤 | 第21-22页 |
3.3.4 试验过程控制 | 第22-2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4章 纳米TiO_2的结构、性能测试分析 | 第25-41页 |
4.1 试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5页 |
4.2 试验与结果分析 | 第25-40页 |
4.2.1 纳米TiO_2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 | 第25-30页 |
4.2.2 纳米TiO_2薄膜的厚度测量 | 第30-32页 |
4.2.3 紫外—可见光谱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2.4 FT-IR光谱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.5 X—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36-38页 |
4.2.6 干凝胶TG—DTA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纳米TiO_2的等离子体改性研究 | 第41-56页 |
5.1 等离子体改性装置介绍 | 第41-42页 |
5.1.1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(ICP)装置 | 第41页 |
5.1.2 微波等离子体装置 | 第41-42页 |
5.2 等离子体改性试验 | 第42-43页 |
5.2.1 感应耦合等离子(ICP)处理试验 | 第42页 |
5.2.2 微波等离子体(MWP)处理试验 | 第42-43页 |
5.3 纳米TiO_2薄膜表面改性效果表征与试验 | 第43-49页 |
5.3.1 薄膜的紫外—可见透光率性能 | 第43-45页 |
5.3.2 薄膜光致亲水性能变化实验 | 第45-47页 |
5.3.3 薄膜表面形貌 | 第47-48页 |
5.3.4 纳米TiO_2薄膜光催化性能试验 | 第48-49页 |
5.4 纳米TiO_2薄膜等离子改性机理探讨与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9-55页 |
5.4.1 放电过程中的等离子状态 | 第49-50页 |
5.4.2 等离子体与纳米TiO_2薄膜表面的相互作用 | 第50-52页 |
5.4.3 等离子改性与光致亲水性能关系 | 第52-53页 |
5.4.4 等离子改性与光催化活性关系 | 第53-5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6章 展望与进一步的建议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